广东北江镉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doc

广东北江镉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北江镉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doc

广东北江镉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 更新时间:2012-02-02 11:43 来源: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2005年12月,广东北江发生重大镉污染事件,清远、佛山、广州等多个城市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对深水集团负责实施的北江白石窑水电站混凝除镉应急工程及效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水厂内各种投药除镉技术进行了实验对比与效果分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和类水体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中对镉的浓度限值均为0.005mg/L。研究显示,镉中毒会造成肾小管再吸收障碍,低分子量蛋白质和钙质等由尿中流失,长期下去容易形成骨质软化,关节疼痛、骨折及骨骼变形等。另外,镉毒进入人体后极难排泄,极易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该病以疼痛为特点,始于腰、背,逐渐扩至全身。 广东省境内的北江,它由北向南流经韶关、英德、清远、广州、佛山等地区,之后汇入珠江口。12月15号,环境监测人员在北江孟洲坝断面进行日常监测时,发现镉浓度严重超标,其中孟洲坝断面镉浓度最高约0.06mg/L,超标12倍。经环保部门调查确认,这次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是由于广东韶关冶炼厂在12月5日~14日在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北江上中游的韶关、英德等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下游多个城市(清远、佛山、广州等)的水源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和类水体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中对镉的浓度限值均为0.005mg/L。研究显示,镉中毒会造成肾小管再吸收障碍,低分子量蛋白质和钙质等由尿中流失,长期下去容易形成骨质软化,关节疼痛、骨折及骨骼变形等。另外,镉毒进入人体后极难排泄,极易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该病以疼痛为特点,始于腰、背,逐渐扩至全身。 22日8时,镉污染带峰值移至英德市上游的白石窑水电站,离大坝仅4.3公里,镉浓度最高值为0.042毫克/升,当时北江水流速度为4.5公里/天,6天时间,长约70公里的污染带将全部流过白石窑水电站,此后,除调水冲污外,再无法实施其它工程措施。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深圳水务集团承担了白石窑水电站混凝除镉重大应急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程实施。本文对北江白石窑水电站混凝除镉应急工程及效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水厂内各种投药除镉技术进行了实验对比与效果分析。 二、白石窑混凝除镉应急工程 北江镉污染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就北江镉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先后作出五道批示。19日上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事故处置方案,成立以副省长许徳立为组长,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北江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前往清远、韶关市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北江镉污染也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20日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飞抵广州,晚上12时到达英德。 12月22日下午,在事故处理最关键时刻,黄华华省长主持召开北江镉污染事故工作会议。与会专家经反复研究论证,认为白石窑水电站有非常有利的工程治理条件,可以在此投加混凝剂,利用水电站大坝水轮机的混合作用,搅拌形成反流。江水加药后,形成絮体,在相对开阔平缓的江面上逐渐沉淀至江底。北江水呈弱碱性,在此过程中,镉可以通过凝聚吸附、网捕沉淀等机理得到部分去除。采取这个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把镉污染范围控制在白石窑水域上游,以保证飞来峡下游到三水达到类水体标准。在充分听取专家论证意见后,黄华华省长果断决策:立即启动白石窑水电站混凝除镉工程。通过该工程措施和流域联合调水等手段,降低水体中的镉浓度,减少随水迁移的镉通量,实现在飞来峡水库出水镉浓度降至0.01毫克/升的控制目标。 深水集团应急处理专家组在接到上级指示后,于22日当晚11时抵达现场,进行投药的各种准备工作。发生污染事故期间,北江水流量高达200立方米/秒,在这样巨大的流量下,进行投药混凝,国内外还没有报道,是河流应急治污的一次大胆实践。深水集团技术专家在当地施工安装力量配合下,勘察现场,迅速确定了液体药剂和固体药剂的现场投加方案。为实现固体药剂的有效投加,还现场设计了溶药池,连夜施工,23日凌晨3时完成土方挖掘,早7时池内防渗材料、水泵及相应管路安装就绪,23日早8时按预定要求开始向北江投加混凝剂,为整个治污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从省政府下达治污指示到开始投药只有不到20个小时的施工准备时间,大量的药剂需要紧急调运、各种材料需要紧急购置,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都需要第一时间紧急处置。由于处理流量巨大,在北江干流治污过程中,1小时的投药量就相当10个特大城市1天药剂用量,为保证每天不中断投加,不得不多方求援,来自不同厂家的药剂多达8种,10多个不同品牌。巨大的处理水量、繁多的药

文档评论(0)

ltc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