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盟三十年农牧业的发展.doc
建盟三十年农牧业的发展
阿拉善盟统计局 周 军
国家统计局阿拉善经济调查队 甘红梅 王炜
农牧业是阿拉善盟传统产业,建盟30年以来,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定适合阿拉善盟农牧区发展的方针策略,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政策,大力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加大农牧业投资力度,防治草场退化,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封山育林、退牧还草还林、牧民搬迁等系列工程。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多方面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使阿拉善盟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阿拉善盟农牧业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由以前粗放型经营向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转变。30年来阿拉善的农牧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阿拉善盟农牧业,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改革大潮,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1980-2009年阿盟农牧业产值构成情况
年 产值(万元) 构成(%) 份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1980 760.97 121 2342 0 22.59 3.59 69.53 0 1985 1503.22 210 4236 3.85 24.95 3.48 70.33 0.01 1990 4228 290 6916 6.20 36.95 2.5 60.35 0.01 1995 11828 719 23105 5 33.17 2.01 64.19 0.01 2000 25588 1332 28243 1031 45.53 2.3 50.25 1.83 2009 62188 7624 47735 535.6 51.19 6.27 39.30 0.44 阿拉善农牧业长期以来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次之,同时仅有少量的林业和渔业,1980年建盟之初,我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68万元,其中畜牧业为2342万元,占69.53%;农业为760.97万元,仅占22.59%;林业为121万元;渔业产值为零。随着我国农村农业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全盟农业结构出现了加快调整的局面。特别是为了防治草场退化,改善生态环境,我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实施封山育林、退牧还草还林、牧民搬迁以及黑河分水等系列工程。许多牧民成为生态移民,从牧区搬迁转移,从事其它产业。到2009年,我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21462万元,其中农业为62188万元,占51.2%;畜牧业为58416万元,占39.3%;林业为7624万元;渔业产值为535.6万元。结构逐步调整以种植业为主,比例已占到51.2%,比1980年上升了个28.61百分点,而畜牧业比例下降到39.3%,比1980年下降了30.23个百分点,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二、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收入结构日益优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非农非牧收入比重不断增加。建盟初期,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牧业产品,非农产业收入几乎空白。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开始逐渐增长。特别是自2004年开始,党中央连发六个中央一号文件用以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农牧民的收入。盟委、行署认真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农牧区粮食直补、油料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及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机具补贴,实行农牧区低保、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免除农牧区学生学杂费、书本费等惠农政策,这些惠农措施的实施对农牧民增收起到了直接拉动作用。数据显示,我盟农牧民税费支出由历史最高的1996年的227.7元减少到2009年的0税费。在党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2009年的6821元,增长了近23倍,年均增长11.42%。农牧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质的飞跃,农牧民生活由温饱步入小康。
三、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盟初期,全盟农作物种植主要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作物种植规模都很小,难以产生经济效益。1980年,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12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就占了7.35千公顷,占80.59%,油料0.37千公顷,占4%,瓜类0.21千公顷,占2.3%,其它作物占18.83%。粮食总产量1.44万吨,油料总产量0.04万吨,瓜类总产量仅为0.32万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比为4:1。可以看出,那时农业生产基本就是粮食生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大,一批新培植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