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高笋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沐川县高笋乡.doc

沐川县高笋乡 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一、灾害位置 全乡地质灾害点分布于高笋乡民主村4组、谷坝村4组、川桥村2、3、4组,张岩村2、3、4、6组,共9个地质灾害点。 二、灾害规模、类型 民主村4组岩湾头局部滑坡:200×50×10约10万方,地表有裂缝。 谷坝村4组五通湾局部滑坡:150×80×10约12万方,地表被严重破坏。 川桥村2组陈家湾局部沉陷:100×80×30约24万方,地表有裂缝。 川桥村3组屋基田局部滑坡:150×150×5约11万方,地表有裂缝。 川桥村4组老木槽局部沉陷:1000×100×50约500万方,局部沉陷,地表有裂缝。 张岩村2、3、4、6组局部滑坡:1500×1000×30约4500万方,地表有裂缝。 三、危害程度 全乡9个地质灾害点涉及4个村9个农经社、65户农户、258名群众、350余间房屋。灾害涉及方量5000多万方。灾害监控等级:乡级监控地质灾害点5个(民主村4组、谷坝村4组、川桥村2、3、4组),县级监控地质灾害点1个(张岩地质灾害点,其中包括张岩2、3、4、6组局部滑坡)。灾害性质以滑坡为主,个别拌有岩崩(张岩3组地质灾害点)。灾害发育程度属中前期,反映到地表的症状主要是局部出现裂缝、局部出现垮塌、拉裂房屋和水源逐渐变小等。灾害点多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大斜坡上,一旦雨水冲刷离层后极易下滑。灾害危害程度比较严重。 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水文因素、人为地下开采和古滑坡复活等。我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左右,年内分配不均,降雨量集中在7—9月。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5—10月是地质灾害防控监测重点。矿山企业的地下开采活动,一定程度破坏了地质结构,这样的地质灾害点有张岩和川桥4组两个。同时,张岩地质灾害点还处在古滑坡复活区和库区影响范围内。 五、控制因素 1、退耕还林,减少地表破坏活动,增加植被。 2、避洪、减少雨水冲刷。 3、遏制井下开采、加强采后回填。 4、夯实地表裂缝,减少渗透。 六、灾害特点 总体上呈慢性、不确定性发展的趋势,地质灾害点房屋、地表均有不同程度的新旧裂缝。局部地方活动比较明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灾害,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即总体之中有重点,这些重点区域也就是防御的重点区域。 七、灾害预报 1、可能发生的时间:降雨期间,特别是久晴遇雨;降雨之后,特别是雨后陡晴。同时不排除随时发生的可能。 2、活动体总体规模:约5000多万立方米。 3、影响范围:4个村9个农经社、65户农户、258名群众、350余间房屋。 八、防御措施 1、简易治理 每个地质灾害点从报告到确定,均组织相关群众和村组干部通过反复复查,并召开相关会议反复宣传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9个地质灾害点均制定或者修改了《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进一步明确了撤退路线、报警信号、紧急救援方式、简易治理措施和组织实施机构等,简易治理措施主要有夯实裂缝、水改旱和增加植被等。通过发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监测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 2、灾害监测 一是建立乡、村、组监测网络体系定期监测。确定监测点,认真监测,认真记录,对监测情况村上进行复查、政府结合安全检查进行抽查。监测记录是各监测员领取地质灾害监测补助的依据。二是在重点位置安置报警器进行24小时监测。 3、监测方法 (1)墙体裂缝,采取贴纸的方法。 (2)井水、田水荣枯情况。 (3)竹木、电线杆倾斜情况。 (4)局部垮塌、地表裂缝情况。 (5)异常响动等其他异常情况。 (6)报警器监测。 4、发放《两卡》 组织群众认真填好《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使群众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掌握防灾避险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灾避险的能力。 九、救灾抢险措施 1、报警措施 (1)报警信号:鸣锣、电话、喊叫等。 (2)报警人员:全体村组干部;最先发现灾情人员。 2、撤退措施 (1)撤退路线:就近向两侧安全地带疏散。 (2)撤退实施:由村委会组织实施,负责人:险情地村委会主任和农经社社长。 3、抢险措施 每个农经社成立以农经社社长为组长,以青壮年为主要成员的10人救灾抢险队伍,各社救灾抢险队伍组成村救灾抢险队伍,统一服从村委会的指挥。抢险过程中坚持先人后物,重点做好老人和小孩的撤退工作。 十、灾(险)情预报 1、汛期防汛值班制度。坚持汛期,特别是降雨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各级干部在此期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政令畅通。 2、领导责任制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镇长、村委会主任、农经社社长是所在行政区域的第一责任人。 3、报告制度。灾(险)情一旦发生,组织施救的同时,立即向上级报告,灾(险)情发生到报到乡政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