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外科学课件【荐】.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兽医外科学课件【荐】.ppt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三、 肿脓 5. 诊断 外伤性血肿、淋巴外渗、挫伤和某 些疝相区别。 诊断穿刺、超声波 根据症状诊断 浅在脓肿: 深在脓肿: 鉴别诊断: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三 肿脓 6. 治疗 消炎、止痛及促进炎症产物消散吸收: 手术疗法: 抑制渗出:初期冷疗法(如复方醋酸铅溶液冷敷) 促进吸收及脓肿的成熟:后期温热疗法、鱼石脂软膏 鱼石脂樟脑软膏、红外线、 超短波超短波 抗菌: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脓汁抽出法、 脓肿切开法、 脓肿摘除法 返回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phlegmon) 1. 定义: 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注:常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 疏松结缔组织;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 2. 病因 刺激性强的化学制剂误注或漏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 继发于某些传染病 附近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扩散或经血液循环和淋巴道转移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厌氧菌 A、直接感染: B、邻近转移: C、继发他病: D、化药刺激: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 3.分类 按发生深浅 浅在蜂窝织炎:皮下、黏膜下蜂窝织炎 深在蜂窝织炎:筋膜下、肌间、软骨周围、腹膜下 按病理变化 浆液性 化脓性 厌氧性 腐败性 按发生部位 关节周围蜂窝织炎 食管周围蜂窝织炎 淋巴结周 围蜂窝织炎 股部蜂窝织炎 直肠周围蜂窝织炎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 4. 症状 特殊症状: 皮下蜂窝织炎:病初局部出现弥漫性渐进性肿胀。触诊时热痛反应非常明显。初期肿胀呈捏粉状有指压痕,后则变为稍坚实感。局部皮肤紧张,无可动性。 筋膜下蜂窝织炎: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热痛反应剧烈;机能障碍明显。患部组织呈坚实性炎性浸润。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系统的机能紊乱 局部症状:大面积肿胀,增温,疼痛、机能障碍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 肌间蜂窝织炎:感染沿肌间和肌群间大动脉及大神经干的径路蔓延。首先是肌外膜、然后是肌间组织,最后是肌纤维。先发生炎性水肿,继而形成脓性浸润并逐渐发展成为化脓性溶解。患部肌肉肿胀、肥厚、坚实、界限不清,机能障碍明显,触诊和他动运动时疼痛剧烈。表层筋膜因组织内压增高而高度紧张,皮肤可动性受到限制。局部已形成脓肿时,切开后可流出灰色、常带血样的脓汁。有时由化脓性溶解可引起关节周围炎、血栓性血管炎和神经炎。 4. 症状 第二节 外科局部感染 四、蜂窝织炎 局部疗法: 抑制渗出:冷敷,涂以醋调制的醋酸铅散 促进吸收:20%鱼石脂软膏、雄黄散等温敷外敷、超短波 减压疗法:手术切开引流排脓或高渗疗法( 50%硫酸镁) 5. 治疗 全身疗法: 抗菌:抗生素、磺胺疗法、盐酸普鲁卡因封闭 对症治疗:强心、利尿、补液 返回 第三节 厌气性和腐败性感染 1. 病因 抵抗力低:大失血、过劳、营养不良、维生素不足、慢性消耗病 A、厌气性感染病因 特殊部位:肛门附近、阴囊周围 局部解剖:肌肉厚,外覆深筋膜,损伤时造成缺氧 缺氧条件:盲管创、深刺创、创伤留死腔;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软 组 织: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葡萄糖、蛋白质 厌 气 菌: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溶组织杆菌、水肿杆菌、腐败弧菌 * 单 位: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 主讲教师:高利 副教授 兽医外科学 第二 外科感染 一、外科感染概述 二、外科局部感染 三、厌气性和腐败性感染 四、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二章 外科感染 1、疖 2、痈 3、脓肿 4、蜂窝织炎 一、外科感染的定义 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 第一节 概述 二、外科感染的途径 第一节 概述 1.外源原性感染:致病菌通过皮肤或黏膜面的伤口侵入机体某部,随循环带至其它组织或器官内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是侵入有机体内的致病菌当时未被消灭而隐藏存活于某部,当有机体全身和局部的防卫能力降低时则发生此种感染。 4.再感染: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时则称 第一节 概述 三、外科感染的分类 3.继发性感染:在原发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经过        若干时间又并发它种病原菌的感染 2.混合感染: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科感染 1.单一感染:外科感染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 第一节 概述 4.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d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