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教版高二上8-A《静电现象 元电荷》PPT课件4.ppt
4、起 电 方 法 感应起电 4. * 第八章 A 静电现象 元电荷 一、人们对静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历史记载: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二、静电的基本概念 1)什么叫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2)静电放电——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所引起的物体之间静电电荷的转移。通常指在静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 3)静电产生的原因: 1、微观原因: 根据原子物理理论,电中性时物质处于电平衡状态。由于不同物质原子的接触产生电子的得失,使物质失去电平衡,产生静电现象。 2、宏观原因: a、物体间摩擦生热,激发电子转移; b、物体间的接触和分离产生电子转移; c、电磁感应造成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平衡分布; d、摩擦和电磁感应的综合效应。 摩擦起电的原因: 本质 电子的得失 得到电子带负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分别叫做正电荷与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常用物品的摩擦起电序列: 下表中越靠左侧的物品,越易产生负电荷;反之,越靠右侧的物品,越易产生正电荷。亦即,在序列中距离越远的物品之间相互接触分离或摩擦,产生的静电电位就越高。 人手 玻璃 人的头发 尼龙 羊毛 铝 纸 棉花 硬橡皮 铜 银 金 聚乙烯 (+) (-) 光电效应 摩擦起电 两个物体 相互摩擦 接触带电 一个不带 电的导体接触带电体 一个不带 电的导体靠近带电体 5、产生静电的常用设备 (1)感应起电机。 (2)超高压电源。 (3)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c)已具完成期的静电发生器。 (d)为(c)之动作原理,在D1刷子处摩擦及感应生电的金属片,依箭头方向转移到C及D处被传导到莱顿瓶中。注意两个转盘的转向相反。 (e)直到1930年代,由于离子加速器的需要才由Van de Graff发明了新的静电发生器。 (a)为早期(17世纪)的静电产生器转盘只有一个,只靠一个金属片和圆环之间之摩擦生电。 (b)利用两个转盘,每一盘有两片金属片,在A处的软针摩擦生电及感应的电量在B处被收集。图上尚可看到两个莱顿瓶来收集电量。 6、测量静电的常用仪器 (1)验电器。 (2)电荷量表。 (3)静电电压表。 不能用验电器直接测定物体带电的电性。 ? 1、电荷量 思考: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不是任意的? 三、元电荷 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单位符号C 。 常用微库 μC。 1μC = 10-6 C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电荷量用Q或q来表示。 2、元电荷 密立根(192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 实验结论:一般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总是等于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 e=1.60×10-19 C 一个电子电量: -1e 一个质子电量: 1e 一般物体带电量:ne(n∈Z) 1、对元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表示跟电子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 D.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 D B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验电器上带正电荷后,验电器上的金箔张开了一定角度,如果用另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箔张角更大,则可以判定带电体一定带正电 B、让两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两个带电体都不带电,则两个带电体原来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C、电荷能够通过摩擦方法创造出来 D、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电荷的引入而发生变化 C 练习: 1、? 粒子(42He 氦原子核)所带电荷量为??? ? ???? C。 2.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________, 16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必修1】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ppt
- 【必修1】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ppt
- 【必修1】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3.ppt
- 【必修1】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ppt
- 【必修1】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ppt
- 【必修1】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3.ppt
- 【必修1】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ppt
- 【必修1】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ppt
- 【必修1】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3.ppt
- 【必修1】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ppt
- 上教版高二上8-A《静电现象 元电荷》PPT课件5.ppt
- 上教版高二上8-A《静电现象 元电荷》PPT课件6.ppt
- 上教版高二上8-A《静电现象 元电荷》PPT课件7.ppt
- 上教版高二上8-A《静电现象 元电荷》PPT课件8.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 课件11.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课件10.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课件12.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课件5.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课件6.ppt
- 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PPT课件7.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