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年轻观众支持广州粤剧面临生存危机.docVIP

失去年轻观众支持广州粤剧面临生存危机.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去年轻观众支持广州粤剧面临生存危机.doc

失去年轻观众支持 广州粤剧面临生存危机 沈泽玮 2014年02月10日 | 更多 粤剧团员在酒家献唱,观众打赏。 一曲秋坟成绝唱,可怜七月落薇花……哀悼歌伶的挽歌唱响,但愿那不是粤剧的挽歌。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粤剧要绝境重生还得靠官方、民间及业界人士投入更多的智慧与心思。 沈泽玮 中国特派员 广州报道 simtw@.sg 下午2时15分未到,字正腔圆的粤剧戏曲声即在广州凤安龙胜酒家响起,一曲哀悼歌伶的挽歌——《七月落薇花》打头阵,将场子搞热起来。 小小的舞台背景挂上了“云峰粤剧团”的字样,这是广州唯一在茶楼表演带妆折子戏的剧团。去年9月与凤安龙胜酒家签下一年合约之后,云峰粤剧团每天2时15分至4时15分风雨不改地演出,除唱粤曲外,还表演两场带妆的折子戏。 台前摆放的十几张桌子有约八成坐满,戏迷都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婆婆,他们几乎全都是住在海珠区附近的老广州人,有的与朋友结伴来听戏聊天,有的独自前来随粤曲声回忆逝去的青葱岁月。 最年轻的客人是一名5岁男孩,他随爷爷奶奶到茶楼,但更多时候是老人看戏,小孩把桌上餐具当玩具把玩。人群中,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到茶楼用餐的年轻女孩。28岁的广州人袁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与友人来吃午饭,正好遇上粤剧表演就顺便看看。 记者坐下与她一同喝茶,用粤语破冰之后,袁小姐打开话匣子说:“粤剧完全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连妈妈都不看了,只有嫲嫲还在看。年轻人太忙碌,下午都在办公室上班,哪有时间到茶楼看戏?” 广州市文化局在2006年做过的一个市场演出调查与袁小姐所反映的情况大致相符合。该调查显示,粤剧观众集中在年龄51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甚至是小学以下,个人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下同,210新元)以下的人群中。 失去年轻观众的支持,粤剧演员和观众老化及出现断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粤剧界人士。在一代伶人红线女于去年12月过世之后,粤剧的衰落及其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一度引起舆论议论。 红线女的儿子、广东省政协委员马鼎盛1月间在广东省政协“抢麦”大会上发言时疾呼:“红线女不会人走茶凉”。他呼吁当局关注粤剧文化的发展,并称:“粤剧姓粤,广东省也姓粤,粤剧在整个广东文化当中应该有它特殊的地位。” 粤剧失去兴盛土壤 粤剧的发展与农耕时代生活方式极为密切,进入城市化初期阶段之后,因借助市场和近代传播手段而达到鼎盛时期。但随着社会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出现变化,外加城市的休闲娱乐也丰富多样,粤剧兴盛的土壤难再有。 以曲艺茶楼为例,广州百年茶楼荣华楼去年歇业,原有折子戏舞台被改造成现代餐厅,可听粤剧的广州茶楼也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二三十家,大幅缩减至五家,而且都集中在老城区。在荣华楼驻唱近七年的“云峰粤剧团” 也不得不转战凤安龙胜酒家 。 “云峰粤剧团”团长嘉华在上妆前接受本报访问时说,粤剧表演因为欠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目前主要面对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在广州的表演平台非常缺乏,收入不稳定,曲艺茶楼成了城市里主要的表演平台,“没办法,不可能要我们到街边去做戏”。同时,粤剧还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因为原有的广东省粤剧学校已在2012年与原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嘉华认为,解决问题要从根源抓起,应把粤剧融入教科书或文化题材里,让中小学生都能认识粤剧、欣赏粤剧、了解粤剧的内涵和唱腔,长大以后才能接受这个曲艺文化,而不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在茶楼边看粤曲表演边拍照,记者这才发现时不时会有观众走到台前打赏演员。嘉华介绍说,粤剧团在曲艺茶楼表演是以日薪制计算,茶楼上座率好的话,收入就好,因为剧团提成的是“茶位数”,但茶座一个人仅收四块钱,所以经济收入主要还是靠客人打赏。 “打赏的幅度很大,高的是几千、几百,低的是十多块,不稳定的”,嘉华向记者透露行情。 凤安龙胜酒家年轻少东梁恩祖(30岁)也是个粤剧迷,从小就看大戏 。他告诉本报,与云峰粤剧团的合作方式是,他给剧团提供表演场所,不收租,双方在“茶位数”上各自提成。 他说,云峰入驻之后,略微带动了茶楼的生意,也给附近的公公婆婆提供一个看戏的场所,所以他很愿意长期与云峰粤剧团合作下去。 记者前去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的大同酒家探个究竟,观众的属性与凤安龙胜的大致相同。靠近舞台的16张大桌几乎满座,客人几乎百分百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广。入场茶位最低消费12元,客人占个位,拿壶茶,挑几件点心,就可以边吃喝边欣赏粤曲表演了。 主要收入靠观众打赏 驻唱的珠江曲艺团乐队团长陈树荣向记者介绍说,曲艺团每天排15至16个节目,不向酒家收取演出费,而是每个茶位收取1.5元,主要收入就是靠观众打赏,建立这个制度之后,团员更有责任心,也更卖力与观众打交道、建立关系。 陈树荣坦言,自己是一名生意人,必须把曲艺团当生意经营,否则难以为继。他说:“我很清楚茶楼老板的想法,他们不是为了要保留传统,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