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实效性”是数学课堂的生命.docVIP

数学教学论文:“实效性”是数学课堂的生命.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论文:“实效性”是数学课堂的生命.doc

数学教学论文:“实效性”是数学课堂的生命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课堂实效性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      1 课堂导入要惜时——切勿在情境中“流连忘返”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新课教学前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片段]“毫米、分米认识”的课堂导入   师:猜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生:1米58,1米63……   师:1米58后面是什么单位呢?   生:1米58厘米。   师:这里有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1厘米有多长吗?   生伸开双臂表示大约1米,师在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白纸条;生伸出手指,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宽的纸条。   师:生活中测量什么长度时,可以用米做单位?哪些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生:门的高度、黑板的长度这些比较长的东西,可以用米做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盒的长度、书本的边长等短的东西时,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师:请你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生测量,一生上台示范。)   生:数学课本的长度是14厘米多一点。   师:哦,碰到麻烦了,不是整厘米数,怎么办呢?   生:有更小的长度,我知道可以用毫米表示。   师:(板书毫米)1毫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毫米”。   [教学反思]   一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是上课后的5至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课堂的导人需要明确的指向,导入要简洁,切勿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以确保新授知识能在最佳时间被揭示出来。   本教学片段中,导入时创设了“猜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这样一句简单的问话,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在开篇情境中体现了出来。同时通过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以旧知带新知,直切主题,导入非常简洁。课堂上必须重视“学习时间”问题。学习时间意味着学习效率,把时间用在重点知识的探究体验上,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 新知学习重体验——切勿在感受上“蜻蜓点水”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经历数学化过程中获取多种体验。   [教学片段] “1毫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1毫米有多长吗?你能试着比划一下吗?   一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知道,三角尺上一格一格的小格子,就是1毫米。   师:你说对了,1厘米中间的小格子的宽度,就是1毫米。请拿出你们的尺,去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尺上两个数字之间有一奈条小的竖线。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有10小格。我想,1厘米就等于10毫米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也真会动脑筋!   (一起数一数,每2个数字之间都是10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   生测量后,发现大约有1毫米。   师:说说你对1毫米有什么想法?   生:太小了!   师: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1只小蚂蚁的身体宽度吧!   生:一些卡片的厚度,比如银行卡、电话卡等可能是1毫米。   生:一张纸的厚度,可能也是1毫米吧?   师:那我们去量量数学课本中1张纸的厚度。   师:请你数出10张纸,测量一下。(生测量后发现,大约10张纸的厚度,就是1毫米。)   师:刚才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14厘米多一点,现在再请你测量一下,到底是多少呢?   生测量,得出14厘米6毫米。   [教学反思]   本教学片段中,要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毫米的单位很小,学生要建立起毫米的长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充分让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通过让学生手势比划、量一量、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估一估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多角度建立毫米的表象,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都是我们所必须重视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孔子说过: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