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市直中学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参评教案 温十二中 陈英姿.doc
温州市直中学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参评教案 温十二中 陈英姿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第四框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课程标准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二、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通过回顾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化,阐释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并说明在国际社会的号召下,我国做出了积极响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教材的专题研究部分通过选择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重矛盾中,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时间和背景;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育理性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全面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依据: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中国国情较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而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多层次要求;同时,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实现总体规划、立体思维,而目前学生是水平大多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这就要求创设情境,挖掘焦点,激发出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教材和素材之间才能达成课程目标良好的融会贯通。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思路]
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阐释如果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是容易做到的。但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深度着手,挖掘具体问题中隐藏的知识关联,从思想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中体现出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理智而全面的选择,则需要周到的考虑。因此借助便捷的资讯信息、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特定的情境、设计独到的问题,是完成课程目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怎样把硬性的知识技能和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整合,这节课我至始至终借助了“汽车”这个话题,并将它延伸到专题研究的部分,首先是因为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是现代社会独有的现象,它集中最新锐最精尖的科技成就,折射时尚生活和消费的前言理念,足够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更因为它涉及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多个方面,结合中国的人口国情所引发出的重重矛盾,为我们的课堂留出了广阔的讨论空间,为现实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话题。所以,我摈弃教材中妨碍学生产生共鸣的素材,而去选择比教材专题探究素材更贴近城市中学生生活、更体现温州经济发展水平的“汽车”话题,就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整合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通过系列图片了解汽车发展的历史,体会汽车发展带给我们的惊喜,明白中国汽车发展的状况,预测汽车发展的前景。
依据:美国拉扎勒斯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汽车的历史”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为导入新课做了信息铺垫,同时也营造了教师轻松流畅的教学风格。
[新课学习]
1、设置情境,切入主题:
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据韩国汽车行业工业协会的调查,中国汽车产量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汽车拥有量距离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不到十人一辆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了加快行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轿车进入家庭”的口号,因此产生了两方面的争论,即“轿车进入家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把问题“你赞成哪一方?”交给学生展开争论,通过相互阐述理由达成共识:汽车发展有利有弊;汽车发展应综合考虑中国的国情——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为了巩固这一认识,可以反问学生:中国汽车的人均拥有汽车量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为什么要控制汽车发展速度呢?启发学生理解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加剧了资源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制约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列举相关数据材料,使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产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设置情境是为了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随着讨论的展开深入,本课的主题也就浮出水面:中国汽车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提出问题,落实重点。
关于可持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羊水栓塞护理措施.pptx VIP
-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docx VIP
- 2025年粤东西北教师全员轮训心得体会2篇.doc VIP
- TCRHA-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pdf VIP
- 中联W6015-8A塔吊说明书操作手册.pdf VIP
- 过滤材料和部件市场前景预测与技术创新策略研究报告.pdf
-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降低.pptx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物理答案.pdf VIP
- 华为HCIE-CloudServiceSolutionsArchitect云服务练习试题.doc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英语答案 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