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合实验室基本信息(加入列表中).doc
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名称 合作单位 合作者 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 姚永刚
陈伟仪
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
实验室主任:姚永刚研究员昆明动物研究所陈伟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明动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
联合实验室主页:.hk/centre/kiz-cuhk/main.htm
背景介绍
1999年昆明动物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始在天然化合物抗艾滋病作用机制方面进行合作研究,随后合作研究扩展到多个领域。多年来,双方科研人员在加强互访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合作,如共同申请中港科技项目,在感染免疫、神经生物学、蛋白质结构学、疾病易感基因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基于多年良好的合作基础,2007年10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签订协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KIZ/CUHK Joint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in Common Diseases)。联合实验室成立5年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双方于2012年6月4日在昆明续签了合作协议,在新的协议中,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框架,成立了实验室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并确立了在感染与免疫遗传学、神经科学、干细胞、和生殖生物学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及人才培养。
2007年联合实验室成立至今,已举办双边研讨会暨工作联席会议7次, PNAS, Nucleic Acids Res, Mol Biol Evol, Allergy, Mol Immunol, Life Sci,等上20多篇,合作申请专利1项,合作研究项目3项(分别为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s Council)项目1项,控制传染病研究基金/卫生及医护服务研究基金(RFCID/HHSRF)项目2项),互派访问学者3名,联合培养学生7名(其中港方4名,中方3名),双方互访已逾人次。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还授予来访的昆明动物所时任所长张亚平院士“到访杰出学人”称号。
研究目标
联合实验室结合云南省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需求、昆明动物研究所学科布局和灵长类动物研究优势,结合香港中文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和较强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双方在疾病动物模型创建、重大疾病机理研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做出贡献,满足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迫切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争取在重点合作领域发展成亚太地区和国际上领先的研究中心。
合作内容
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经双方磋商,该联合实验室将继续针对云南省特色生物资源,合作开展灵长类动物模型、疾病机理、新药研发与特色生物资源系统发掘等研究。此外,合作申请国家、地方的科研项目和经费资助。同时,双方还将加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和科研人员的互访,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学术交流、讲学和研讨会,促进双方的交流。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hk/)的科研管理人员作为该联合实验室的主要组成人员,并担任科研管理任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