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浩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末文人境遇与诗歌创作 主讲人:樊运景 金末文人境遇与诗歌创作 (一)金末时期 金末,女真王朝内部矛盾盘根错节,外部又面临蒙古铁骑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形成了由金中都迁徙到汴京的局面。国家遭遇变故,文人也有朝不保夕之虞,当时很多文人迫于蒙古铁骑,不得不出逃避难,如元好问,山西忻州人,因避乱之河南,李俊民、刘祁、房皞等文人也都因战乱而逃离家乡,开始了奔波羁旅的生活。 他们目睹了金末丧乱,并且把他们的亲身经历用富有抒情性的诗歌表达出来,于是出现了一批关注民生、反映时势动荡的优秀诗作,其中包括赵秉文、李纯甫、李汾、元好问、辛愿等人。 这方面尤其以元好问在金亡前后所作的纪乱诗为上乘。 《岐阳三首》其一: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岐阳三首》其二: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惊。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陘。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可见元好问反映时代战乱、民生疾苦的诗歌情感悲凉,饱含深哀巨痛。 清人赵翼评价此类诗曰:“此等感时触事,声泪俱下,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回不能置,盖事关家国,尤易感人。”(《瓯北诗话》卷八)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当时除了元好问,很多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对黎民百姓的担忧。另一方面,他们的诗歌也展现了个人的彷徨忧伤之情,那种失去家园、亲友的辛酸,在他们的诗歌中也多有体现,这方面突出的代表是杨宏道。 杨宏道(1189-1272?)山东淄博人,早年为了谋生曾远去辽东,由于蒙古铁骑南下,他被迫回归故里。后来家乡也遭到蒙古铁骑的袭扰,他便远赴汴京,以荫获刑部差委官。后来又远赴陕西,由陕入邓州,在蒙古铁骑的逼迫下南下荆襄。 他的不少诗篇都将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遭遇结合在了一起,如他的《悼亡》写杨宏道遭遇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先是,与杨宏道朝夕相伴十年的妻子康氏被掳北去,抛下两个孩子,后杨宏道再娶某氏,又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遭遇离别: 赓歌长相思,未歌先泪垂。 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 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 一朝遭丧乱,仓卒不得辞。 荒城落日哭,悲在留两儿。 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 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 愿从发抹漆,得到头梳丝。 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 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 分袂未云久,故里嗥狐狸。 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摧枯与攀折,寂寥两不知。 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 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 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 (《悼亡》) 战乱之惨烈及离别之苦溢于言表。杨宏道对战争造成的苦难耿耿于怀,其离开平凉(当时作者又娶)后在山谷中窜行的痛苦情状历历如在眼前: 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嵬藏。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獐。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 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 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槁情难忘。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投邓州节副刘光甫祖谦》)。 《壬辰闰九月即事》 西山逃难日如年,草动风声止又迁。 惴惴侧行崖际石,回回屡涉谷中泉。 纵横蔓刺肤流血,憔悴妻孥命在天。 疲极和衣相枕藉,夜寒辗转不成眠。 金室南渡后,国势衰微,山河日蹙,正是亡国之象,一般来说,这时应是创作的低谷期,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而金末诗歌却避免了狭隘枯寂的末代气息,显示出苍凉激越的风格。狂放不羁、慷慨任气在金末诗歌中有较多表现。我们知道,南宋江湖、四灵诗派效法晚唐而呈现出了较为浓厚的末代气息,金末诗歌与之不同,其宗唐以学杜甫为主,乱世迹象多于末代气息。 他们的诗歌在情感上虽也悲凉哀叹,却也是强者的悲哀,显示出一种郁勃之气。如元好问的慷慨任气,李纯甫的狂放不羁都是如此。元好问在评价他的好友李汾时亦如此说: “虽辞旨危苦,而耿耿自信者故在,郁郁不平者不能掩,清壮磊落,有幽并豪侠歌谣慷慨之气。”(《中州集》卷十) 其原因何在呢?不同的地域环境,导致了文学风格不同。 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指出:

文档评论(0)

wdxd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