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综述(贵州畜牧兽医).doc
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看对策措施
李和国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武威 733006)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经历了从70年代的生产恢复到80年代的快速推进和90年代的规模养殖三个阶段,生产水平日益提高,规模效益显著增加,但养猪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的推动养猪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本文通过对我国养猪业发展历程的总结,从猪的品种、饲料、繁殖、育种、生产工艺、疫病防治、规模饲养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养猪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养猪业;发展历程;对策措施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广泛应用,养猪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养猪大国。据2005资料(FAO)统计显示,我国生猪存栏5.034亿头、出栏6.610亿头、猪肉总产量5010万吨,分别占全世界52.66%、53.16%和50.88%,均居世界首位;2005年我国人均消费猪肉38.30kg,比1952年人均消费猪肉5.95kg增加了32.35kg。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出栏率己由1975年的62.22%上升到2005年的131.3%,反映出我国养猪生产在猪品种结构、品种(系)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制、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快速发展。
1.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
1.1第一阶段 从建国到70年代末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恢复时期,养猪生产是农民的一种家庭副业,目的是为了积肥与肉食品自给,养猪业的主体形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型养猪。这一阶段的的养猪技术主要表现在:①以粗放传统的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如糠麸、糟渣等为主要饲料。②以脂肪型和兼用型如中约克夏、巴克夏、苏联大白猪及地方猪种等为主要品种。③以引进的脂肪型和兼用型猪与地方猪进行二元杂交为主要杂交方法,筛选一些优良杂交组合生产育肥猪。④以“着重加强地方品种选育,同时积极培育新猪种”为主要育种目标,推动了兼用型猪新品种培育工作的开展。如1972年“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成立后,提出了“着重加强地方品种选育,同时积极培育新猪种”的方针,有的地方还提出了“三化”,即“公猪外来化,母猪本地化,商品猪杂交化”。这一时期培育出的新品种主要有哈白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新金猪等。⑤以传统的饲养经验和方法为主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了水生饲料、青贮饲料、糖化饲料,部分地方还推广应用了猪人工授精技术和配合饲料的生产。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防病原则,建立了全国性的兽医防疫体系,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等重大疫病的流行。在这一时期研制出了猪瘟兔化疫苗,推广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几大传染性疾病的疫苗注射和控制技术。
1.2第二阶段 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快速时期,养猪生产已开始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规模化养猪已成为发展趋势,但传统养猪仍占较大比例。这一阶段的养猪技术主要表现在:①在育种方向上,逐步开始由培育脂肪型、兼用型猪向瘦肉型猪新品种(系)转变。如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始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培育和杂交生产,特别是1980—1982年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了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猪、美国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加速了我国瘦肉型猪育种工作和杂交生产的开展。②在育种技术上,广泛采用育成杂交、级进杂交、品系繁育、后裔测定、同胞选择、活体测膘、BLUP等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猪育种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先后培育出了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浙江中白猪等一批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并于1985年在我国武汉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标志着我国种猪选育工作步入新的台阶。③在育肥生产中,广泛开展杂交组合试验和配合力测定,筛选杂优组合生产商品育肥猪。如“六五”攻关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利用外来瘦肉型猪和本地猪的杂交实验,优选出了杜湖、杜浙、杜长太、杜长大等多个杂优组合,促进了我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蓬勃发展。④在饲料生产上,根据我国饲料工业和资源现状,1983年出台了我国《猪的饲养标准(肉脂型)》,1985年提出了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编制出《猪鸡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和《中国饲料数据库》等。随着猪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一系列营养参数的完善,我国饲料工业和饲料配合技术迅速发展,先后研制出了猪系列饲料配方,猪用预混料、浓缩料、添加剂在广大农村和规模化猪场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养猪水平的显著提高。⑤在生产技术上,以鲜精为主的人工授精技术、超声波妊娠诊断技术、母猪的发情控制技术、肉猪的直线育肥技术、饲料配合技术等有了较大发展,但工厂化养猪技术、冻精、冻胚技术仍处在引进消化阶段。⑥在环境控制上,随着规模化养猪技术的发展,设施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净化处理技术也开始探索研究和应用;疫病防治也逐渐转向立体化化控制、疫苗研制开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