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伦理道德思想与公私观的关系.doc
中国伦理道德思想与公私观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公私观是对公与私的关系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公私关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因而没有私有观念,也不存在公与私的对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解体,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由此产生私有观念,形成公私关系。
1、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公私观念。
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主张以道德完善和自律来灭私。儒家学派的基本社会政治主张是行“仁政”,故“仁” 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最核心的范畴。何者为“仁”?一曰“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其一般的意义是指克制、压抑一“己”之私欲,是个体的言行完全服从于“礼”即公共秩序。
儒家名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法家。在先秦,法家最先提出尚公论。在《韩非子》中有“禁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法家立公灭私的思路是以法为公,一断于法。在公私相背的视点中,韩非子强调公私对立的绝对性,坚定地否定私而倡导公,进而提出解决公私冲突的原则和方法。“去私行公”、 “废私立公”是韩非提出的作为臣民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故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臣之情,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至夫临难必死,尽智竭力,为法为之。故先王明赏以劝之,严刑以威之。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故先王贤佐尽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知之矣。?《韩非子》
3,道家。大道无私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吕氏春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4,墨家:兼爱、非攻、尚贤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从而做到“诸侯相爱”、“家主相爱”、“君臣相爱”、“父子相爱”、“兄弟相爱”,乃至“天下之人皆相爱”。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于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以令。””举贤不分出身门第,“不党父母,不偏富贵,不嬖颜色”,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家主张义利统一、德利并重,肯定国家、人民的公利就是最重要价值。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也就是说,兴利除害乃是志士仁人的最高价值取向。墨子的“三表法”也明确表明,追求真理也就是追求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这是最高的价值实现。
杨朱宣扬的则是赤裸裸的自私纵欲论——“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贤愚贵
贱,是所异也,死则臭腐消灭,是所同也。……仁圣亦死,凶愚亦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