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素材张瑞敏.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高考作文最新素材----张瑞敏
所有的传奇都有个过程。接过帅旗的那个冬天,这个高大的山东大汉并非信心满满。
25年,沧海桑田。当年亏损的街道小厂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张瑞敏带领的海尔集团,成为印证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并走向世界的活标本。
作为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可谓誉满全球,他曾经位列美国《财富》杂志选出的“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的第6名,位列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的第26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与张瑞敏一同名扬天下的,是他一手缔造的海尔集团。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803亿人民币,海尔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令人赞叹的是,张瑞敏的起点却只是个濒临绝境的街道小厂。
大锤砸冰箱是激活第一炮
在中国经济刚刚开始“破冰”的1984年12月,35岁的张瑞敏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厂长,他是这一年里更换的第四任厂长,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负债147万元、600名职工有一半想调走。
走进臭气熏天的车间,张瑞敏心情沉重,此前一直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他,对这个破败亏损的街道小厂并不陌生:过去曾经生产过很多产品,比如洗衣机、电动葫芦,但都因质量问题最后被迫停产。
质量,显然是挽救这个行将倒闭的工厂的命脉。“大锤砸出名牌”的故事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张瑞敏刚上任不久。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面对眼含热泪亲手砸烂自己制造的冰箱的职工,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质量”两字就这样被牢牢刻进了每个职工的心里,而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美名也开始在社会上渐渐传扬开来。
三年以后的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
1989年,中国冰箱业在经过了几年“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的卖方市场后,开始供大于求,许多厂家纷纷降价,有的甚至倒闭。
但张瑞敏却作出了逆市而行的决定:提价1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仍然在排队购买海尔冰箱。
逆市提价仍然畅销的结果再次显现了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高远目光,而关于海尔产品质量的故事却仅仅只是个开始。
如今,那把象征产品质量的大铁锤早被摆在了海尔展览厅,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会记住它,质量成为海尔25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定海神针。
向 “师傅” 出口是迈向世界第一步
许多人知道,“琴岛—利勃海尔”是海尔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海尔产品得到德国师傅认可并接纳,用了五年时间。
张瑞敏1984年初上任时,中国的家电工业还刚刚起步,当时国内有40多家电冰箱定点生产厂,生产三星级以上产品的厂家一家也没有。敏锐的张瑞敏开始将目光转向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海外,老牌工业强国德国成为张瑞敏的首选。
张瑞敏至今记得,25年前,他为引进技术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正逢当地节日庆典,德国人好像不经意地说:在德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货是烟花、爆竹。闻听此言,张瑞敏的心在流血:“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过日子吗?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由我造出来的产品能在德国市场上畅销,能在世界市场上畅销……”
从1985年2月起,一个月厂房改建完成,两个月19条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又一个月装配线上源源流出了四星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单班日产100台,投产当年便盈利248万元,随后连创历史新高——第二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创汇300多万美元,经济效益增长44倍;第三年产值突破1.45亿元,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