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中的无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憾中的无憾.doc

遗憾中的无憾 1971届初中4连4排1973届高二2班 徐肇宏 从1968年到1973年,我在北京一零一中学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中学时期。那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当时多灾多难的祖国不可能给她的学子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但是,我和许多同龄人却在逆境中完成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在五年时间里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做人……其间经历的一些事情,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我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时常庆幸自己没有遭受应试教育的蹂蹦,开放式的教育使我形成了开放式的思维。高中的语文课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课程,高中的语文教员郑民生先生是对我养成求知、思考习惯帮助最大的恩师。那时,郑老师既教语文,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长了一副厚厚的嘴唇,说话带一点福建口音,以至于.他每次试图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时,我都不禁暗中为他使劲。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老师,以他别开生面的教学,把我们的思想带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郑民生老师 他让我们以记者身份采访学校运动会,撰写新闻报导;他组织诗歌散文朗诵会,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去欣赏文学的美;他还教我们学写文学评论,独立发表见解。有一堂作文课让我至今难忘,记得郑老师从某著名大报上选出一篇短篇小说,内容是阶级斗争一类的,他不做任何引导,让同学们独立思考,自由命题,写出一篇文学评论。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而且主题不受任何限制,我顿时来了兴趣,拿着小说反复阅读若干遍,当时,编造阶级斗争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大都漏洞百出,这篇小说也不高明,被找出逻辑性错误十多处,找到“下刀”的地方,当然不能放过,于是,一篇从反面批驳的文学批评文章一夜出笼。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有些紧张,因为大多数同学都从正面赞扬了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而我的彻底否定,就显得十分另类。出乎意料是,这篇另类作文被郑老师评为优秀作文,不光当堂朗读,还贴在教室墙上展出了不少日子。这堂作文课,影响了我的一生。陈云同志倡导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今日的官场上是很难做到的,但我却从骨子里带着一种“求真、唯实”的追求,溯其根源,郑老师的语文教学始然。 从初二开始,我参加了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工作。至今我还记得广播站里那台古老的电子管功放机。机器上有两个开关钮,按下第一个预热钮,红灯亮,三分钟后,按下第二个播音钮,绿灯亮,便可以播音了。当时学校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播放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每天早上要五点多起床,赶到广播室做好准备才不会误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个广播员轮流值班,每天早上六点半之前进入工作岗位,在播音前三分钟按亮预热钮,静候片刻,准时在六点半钟让 《歌唱祖国》的乐曲回荡在校园上空。 那时我们只有十五六岁,正是贪睡的年龄,尤其到了冬日,起早.尤不容易。为了万无一失,我索性住进广播站旁边的小屋里。学校的住宿条件当然不如家里,伙食也很简单,但为了能够每天六点半准时播放广播,我把这间小屋当作自己的阵地,坚守了一年多的时间。广播站的故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我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先是我的上级教育我“爱岗敬业”,后来是我教育我的下级“爱岗敬业”,但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提到“爱岗敬业”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红灯,挺前预热,绿灯,准时播放的场景。在一个时期,这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准确无误的动作,几乎成了我对爱岗敬业唯一的诠释。广播站的工作教会我做许多的事情,其中“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是我得到的最大财富。 初二还有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就是我参加了校田径队。因为耐力不行,就凑合着跑短跑,没想到在著名体育教师兼田径队教练王寿生先生的调教下,成绩一路提升,很快就跑进了12秒,后来我们的4×100米接力队,在海淀区中学生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冠军,那真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但在风光背后,我也吃尽了苦头。为了跑出成绩,我们沿着圆明园的坡路跑上跑下,我们在健身房里练得大汗淋漓,我们在跑道上30米、60米、100米反复奔跑,直到呕吐不止…… 为了尽快提高成绩,我们还想出了一个训练科目,就是在放学路上,把前方30米内的任何一个物体当作追击目标,然后凭借自身良好的爆发力瞬间完成起跑、蹬地、提臀、冲刺一系列动作。在各种目标中以追逐快速行进的自行车最为刺激,也最有成就感。 有一次黄昏时分,一辆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放出三十米左右,“走!”我立刻来了一个30米冲刺,结果骑车人一声尖叫,差点跌下车来,原来是个女生妹妹,以为遇见坏人。从那以后,在我们的追击目标中不得永久排除了所有女性,成就感因此大幅度下降。一群十五岁的男孩儿在马路上疯狂的追逐每一个假设的目标,现在看来是一件多么孩子气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反复的冲刺之中,我的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敢于超越,决不放弃”的人生信条。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上,每当我遇到障碍,一群飞奔的身影就

文档评论(0)

leiy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