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人与自然 人类文明模式的演变 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 全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生态危机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类文明模式的演变 农业化阶段(18世纪中叶前)小农经济 工业化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瓦特蒸汽机和电力技术为标志 信息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为标志 生态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标志 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工业化生产方式;资源—产品—污染物(机械论规律) 信息文明:信息化生产方式;信息、知识资源—产品—电子类废物 生态文明(绿色文明):生态化生产方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态学规律) 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一)对全球问题的理解 指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而成为全世界性问题 在性质上涉及全人类的利益,一方面危及人类生存;另一方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解决时要求全世界范围内协同一致的努力的问题。一方面是问题本身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是解决时各国的相关性 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二)全球问题的表现 1. 表现:人和自然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 2. 全球问题的几个主要因素: 2.1人口因素 1650年—5亿,1850年—10亿 1900年—16亿 1950年—25亿 1987年—50亿 1999年—60亿 ①人口转变的规律 ②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状况比较 欧美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转变时间—1750年~1950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1.5% 方式—自然转变未施加人为干预 目前人口约占世界人口22% 中国人口状况 人口转变时间—1950年以后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达4.33% 方式—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目前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结构—进入老龄化国家 ③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后果 粮食供给不足 中国粮食供需表(亿kg) 就业问题严重 人民生活贫困化 产生持久环境压力 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2.2 自然资源 ① 种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 源 ② 特点 有限性、无限性、可用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③ 中国资源情况 优势: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劣势:利用率低、分布不均、人均资源量少、质量差异悬殊 自然资源破坏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 断扩大 草地三化增多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2.3 环境 ① 对环境的重新 认识 公地的悲剧—社会悖论“集体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整个集体资源” 环境不仅是自然概念,也是经济概念,环境是一种资产。 ②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沙漠化 森林资源减少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臭氧层被破坏 淡水供给不足 气温持续上升,地球将会怎样? 气温升1℃,美国南部粮仓变大漠,因阿尔卑斯山冰雪融化,撒哈拉沙漠变湿润。 气温升2 ℃ ,格陵兰岛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1/3动植物消亡。 气温升3℃,地球气候失控,很不稳定,人类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 气温升4℃,北极所有冰盖消失,全球沿海地区被水吞没,粮食极度紧张。 气温升5℃—6℃,95%种类灭绝,地球面临一场大劫难。 人类目前最多只能向大气排放250亿吨碳,这样气温可控制在 2 ℃内。 最近1000年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图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川对比 二、全球性问题与生态危机 2.4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①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过多将直接导致不可更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下降 分母加权效应——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资源消耗的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分母加权效应 ②人口对环境——体现在直接(数量和生理)和间接(欲望、发展等)两个方面 ③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 催生环保运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一).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1.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代表著作:《增长的极限》 研究方法:选用五个参数(人口、经济、粮食、不可再生资源、污染)通过电脑模拟运算求得最后结果。 特点:指数增长、反馈回路 结论:① 如果按目前趋势发展,增长的极限将在未来100年发生。② 只有改变这种增长趋势,确立全球均衡思想才可能支撑遥远的未来。 评论: ①促进环保运动,对西方“增长僻”的打击。② 坚持科技决定论,具有悲观色彩。 2.乐观主义 代表作:《下一个二百年—关于美国和世界的情景描述》 研究方法:运用长期视野针对悲观观点进行考察批判、并提出未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