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街共和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康街共和国.ppt

晨間,台北青田街上,老樹還掛著台北3月雨的水氣,遠遠的,一群3年級的小學生劃破街巷中的寧靜,伴著歡聲笑語,正從新生國小朝永康社區內的青田街走來。 這是由老師所規畫的「認識社區」活動,在鄰長的安排下,小朋友們進入了青田街7巷2號與6號。這是兩幢在日據時代建造完成的老宅,圍繞在綠意盎然的庭院間,踩踏在石徑上,穿遊於大王椰子、姑婆芋等各種植物間,是在台北難能可貴的享受。 住慣了公寓大廈的小朋友,對老宅感到新鮮。天真的問起屋主:「這房子是用什麼木頭呢?」「檜木啊!因為它比較苦,蛀蟲比較不愛吃。」「請問你一個人住嗎?」「當然不是囉!和我的兄弟姊妹呀!我小時候晚上起來上廁所,要經過長長的走廊, 還真有一點怕呢!」 打開古宅的門,孩子們像是 進入了時光隧道,好不開心。 快速改變的台北街道,很難讓人有「回憶」。若是想要在市區裡找到一條有古意、讓人可以回憶,又有人文氣息的老街,大概只有永康社區一帶的巷弄了。 今天的永康社區,日據時代叫「福住町」。指的是由新生南路、信義路、金山南路與金華街等四條街道所包圍的區域。清朝統治時期,這裡有公圳支流灌溉,阡陌相連。到日據時期,日本官員移民來台人數增加,從現今的杭州南路以西「台北城」內,漸漸移往這裡。 國民政府來台後,日本人的宿舍繼續做為官員宿舍,再加上鄰近青田街、溫州街及台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的學術風氣,形成「永康生活圈」。文人、設計師、藝術家,都喜歡來此聚集。 如今的永康街,新樓房逐漸成為主要景觀。而一般人到這裡,大概就是品嘗鼎泰豐、冰館等知名店家,再隨意走逛永康街前段的商家,就打道回府。事實上,「永康生活圈」的精彩,隱藏在巷弄之間! 庭院裡的大樹灑下落葉,讓永康街31巷鋪上一地的寧靜。 「永康街31巷」,就在永康公園的「回留」素食餐廳旁。這條前後不到100公尺,1分鐘就能走完的小巷,引領行人走進一個與外部喧鬧隔離的空間。 巷內枝葉扶疏,蟲叫鳥鳴,尤其是兩邊成排的雙拼公寓,多是民國60多年的舊式建築,左手邊的巷底,則有兩幢日據時代的老宅,從外頭可瞥見亭柱建築的形式,還有歐式建築的味道,算算該有80多年歷史。 「昭和町骨董市集」,也就是原來的龍安市場(後改名為錦安市場),位於金華街切割過後的永康街後段,又是另一幅不同的風情。 那兒有著建築師李清志所說的「下町」(東京最後的老街區)氣息,緩慢而美好的記憶,都藏在這處被時間凝結的空間裡。創作人可樂王也喜歡在昭和町尋寶,他搜索的是童年的記憶,買不買是其次,和這邊的老闆哈拉才是重點。 「金華街199巷1弄」,像是小家碧玉般的藏身在金華街與麗水街之間。在這條車子幾乎無法通行的單行道上,坐落著兩家永康街的老字號餐廳──印度咖哩與法式料理,曾引領永康街的異國美食風潮。 「金華街243巷」,起始於大提琴家范宗沛經營的「騎樓」義大利麵,有時經過這裡,看到胖胖的大提琴家在煮義大利麵,聞見厚重的奶香培根香氣,讓人覺得很「歐洲」。 再向東行,尚未過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就會遇見「青田街7巷」。這裡古木參天,高大的麵包樹挺拔,枝葉不懂含蓄,愛向屋外崢嶸,讓幾幢高齡80多歲的老房子,總有綠蔭遮蔽,像是台北市的「綠色隧道」。 行走其間,忽見青苔恣意蔓生在屋瓦上,或是紫籐優哉游哉地纏繞在老房子的頂上,迎著春風,開了幾朵紫花。記憶回到許久的從前,阿媽阿公也曾牽著你的小手,在街巷間晃蕩不停,你曾以為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 永康生活圈內,以青田街老屋最多。青田街分布了大約33棟的日式建築,都是1910年代興建的,做為日籍官員和大學教授的宿舍。青田街7巷8號是一個經典,從日據時代到今日,前後有3位植物學家進駐,院內的老樹也格外茂盛。 李清志指著屋瓦上又密又厚的青苔,發出驚嘆的讚美聲,光是從這青苔,就可想像這屋有多老了。他興奮的說:「在日本,屋瓦上的青苔是被列為古蹟來保護的,因為他們認為青苔要能夠長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 「溫州街18巷16弄」,是永康社區延伸過和平東路後的區域。這條小弄藏身在約有一個半人身高的樹籬之間,走進巷底,是一幢掛著「1之1號」路牌的老宅院。這是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先生的故居,現已列為市定古蹟。 殷海光教授的木造 日式宿舍故居, 隱身在蒼鬱樹叢間。 入夜,巷弄裡寂靜無聲,路燈的光暈輕灑在街道上、樹籬間,萬籟俱寂,此時只聽見微風輕吹過樹林之間窸窣作響、相互呼應,像是海潮般忽起忽落。 從巷底回望巷口,樹籬與老房子兀自隔絕了外頭的車水馬龍,享受著屬於自己的一方空間。這微彎的小巷弄讓人從外頭探不見底,像是日本的長牆深巷,作家舒國治在這裡嗅到了京都的味道,「你看光是這巷弄的線條,就有價值。」他說。 3月份的泰順公園,在某一角落還能看見透紅的楓葉,和著日式老宅,感覺像是到了京都。 永康街區的小巷弄曲折延伸,車輛無法不留情的長驅直入,保留了街區原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