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超性别的性别:陈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作家研究 第三讲 超性别的性别:陈染 一、陈染概况 1、生平情况 1962年4月生于北京。1982年7月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分校中文系,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发表诗歌。1985年转向小说创作。1989年2月,由作家出版社著名的新星丛书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纸片儿》。1992年,创作《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等大量中短篇小说。1994年1月赴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及爱丁堡大学讲学。1995年,完成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并引发中国文学界关于“私人写作”或“个人化写作”的强烈争议。香港、台湾相继出版此书,反响热烈。1996年,《陈染文集》4卷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11月,赴德国访问,交流文学。1999年,完成《声声断断》、《不可言说》两部书稿并出版。2001年3月,《陈染文丛系列》6卷本出版:《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私人生活》《我们能否与生活和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1年3月,与母亲一起出访美国。2003年非典时期,销毁所有私人信件、日记、一些照片以及残稿,成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同时开始探索小说创作的新风格,发表《梦回》、《离异的人》等小说。 2、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1986-1994),此间发表的作品主要有《人与星空》、《孤独旅程》、《世纪病》、《定向力障碍》、《消失于野谷》、《纸片儿》、《与往事干杯》等,在这些小说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篇文本中都有一个与女主人公相依相恋的男性,他们都是作者对理想之爱的一种正反两方面的表达。“我”与笔挺,“我”与流浪人,“我”与山子,“我”与老奈,其中“我”与老奈、H是反面的表达。“我”跟老奈、H之所以貌和神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与他们世俗的生活方式不能相容。事实上,这些都是成长记忆的个人经验化。 第二阶段(1995-1999),此间的代表作品有《破开》、《无处告别》、《时间不逝,圆圈不圆》。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表现知识女性的内心生活和略带病态的心理情感,表现彷徨不定的青年人的苦闷、孤独、叛逆、寻根与自救,从而,被视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严肃文学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5月,陈染推出新作《声声断断》、《不可言说》。《声声断断》在日记体文本的纪实和小说体的虚构的交织中使作家的思想如一道闪电,照亮了现实的陈染,文本中的那个神秘而偏执、寂寞而顽强的陈染被穿上了温情的外衣,而且安然睿智。貌似平淡的日子被陈染注入了无限的诗性、哲思和感悟。她那敏觉深挚的触觉和探幽索微的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令人猝不及防、怦然心动又感怀深思。 二、超性别的“私人化写作” 1、私人化、个人化与女性写作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批评界之特征就是肤浅的混乱。这最鲜明地体现在“私人化写作”、“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这几个概念的使用上。所谓私人化写作,一定是一种自传或半自传性质的写作,或者故意造成这样的状态;它有很强的封闭性,私人空间是它唯一的话语空间;此外,性意识在文本写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郁达夫、丁玲、庐隐等人的创作,就是以私人的姿态和方式,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所谓“自叙传”。而所谓个人化写作则根本说不通,谁的写作不是个人化呢?当然,左翼小说、大跃进小说等不是个人化的,但却是很失败的小说。至于女性写作,方式就更多了,没有必要都用“私人化写作”的方式。所以说,90年代的批评界在评价陈染、林白等人的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混乱。除了陈染直接表明自己的创作是“个人”的外,林白、卫慧、棉棉等也坚持自己的写作是“个人的秘密”。于是私人化、个人化与女性写作这些本来就没有被严格界定的概念,再次混乱起来。 2、陈染的私人经验 1)成长记忆 陈染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在恋父与弑父和恋母与弑母情结推动下,走向成长之途的。例如《与往事干杯》中的肖濛。肖濛的成长经验是陈染私人经验的体现。肖濛的“文革”和“改革开放”是在性爱体验中,成为女性生命时间组成部分,成为女性永恒“生命钟”的瞬间。叙事人忧伤的低语,寂寂的尼姑庵,灵秀孤寂的少女肖蒙正是从这里开始了爱欲梦幻中升腾与坠落的人生历程。孤单自卑的童年,父亲的暴躁,家庭的破裂,在她的心灵烙上了巨大的阴影。青春期的苦闷和孤独使她陷入与邻居成年男人“误入歧途”的情爱。大学毕业后,肖蒙邂逅相恋的英俊青年竟是尼姑庵男人的儿子。她忍痛离去,年轻的恋人也因车祸死于华年。 肖蒙可以说是陈染由传统叙事朝个人化女性叙事过渡的桥梁。发生在肖蒙身上的具体爱情故事,最后都成为过去式、但已不是传统小说的故事结局,由于肖蒙的自觉反省、自叙,它们成为女性的自我书写,成为一种生之领悟:“纸页上已经涂满了往昔的痕迹。……我的内心并不感到快活,也不感到不快活。……这就对了,世界因此而正常,因此而继续。”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