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语境下均衡教育实施五要素.doc

集团化办学语境下均衡教育实施五要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团化办学语境下均衡教育实施五要素.doc

集团化办学语境下均衡教育实施五要素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 祝中录 熟悉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射雕》中的“四绝”,他们各具本领,技压一方,不分伯仲,齐名于世。读者之所以对这四人百般玩味而不倦,是因为他们之间不是你高我低、你输我赢的简单二元关系,而是各美其美,各能其能,各不相同又各显神通,构成了一种“高位均衡”的排列组合。足见,均衡中有深意,均衡中有大美。教育尤是如此。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2012年组建成为教育集团,下设三水、康华、北街、城南四个校区,这当中既有“老牌实小”,又有新生力量。万名师生的庞大规模、新老校区的复杂组合使得“均衡”一词谈之不易。作为集团“一把手”,要想既下好集团一盘棋,又下活校区四盘棋,就必须找准教育均衡的着力点,深入挖掘和研究构成均衡的诸种要素。 人的均衡 教育均衡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硬件齐全了,设备完备了,设施达标了,更要人才也有了,“名特优”也来了,“音体美”也不缺了。回望集团组建之初,“人”的问题正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新纳校区师资质量良莠不一,新建校区地处城南少人问津。不想去、不愿动的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不均匀、不平衡的人员现状摆在眼前。 如何才能让教师资源科学流动起来,如何让这种流动既有动力,又有后劲,成为促进人力均衡的不竭之泉?经过集团党政工联席会多番研讨,我们出台了《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交流制度》,明确以顶岗交流、结对交流、城乡走教交流作为教师常态化交流的三种基本形式。遵循“四个结合”原则:一是落实文件、照章办事与优化结构、注重实效相结合;二是个人申请与组织统筹安排相结合;三是个人发展、集团(校区)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相结合;四是定期交流与队伍稳定和集团(校区)长远发展相结合。数量上各校区按统一的师生比、班级教师比配置,在管理力量、各级教学骨干方面适当向新加入集团的三水校区和新组建的城南校区倾斜。每学年开学前,集团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对各校区师资组成现状、人员结构比例进行数据分析,二是甄筛出符合交流基本条件的各学科教师。在全面把握“流进”与“流出”的基础上,综合协调四个校区“供”与“求”的平衡。 有了刚性要求作为保证,更要有柔性情感作为支撑。学校对教师,如果抱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牵挂关怀,何愁换不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收获喜悦。我们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走到交流教师中去,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满足合理诉求。通过身体力行、感知冷暖、“面对面”“背靠背”,把交流教师与集团连结成“认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通过一揽子的制度规范、政策激励、情感关照、实际帮助,犹豫的变得果断了,畏难的变得洒脱了,逃避的变得主动了,观望的变得争先了。从校区校长到中层干部再到一线教师;从杏坛尊长到骨干中坚再到上岗新手;从语数英到音体美再到科学品社,教师流动的河渠贯通于各个校区,共同汇聚起了集团教育的强大能量。 2013年,参与集团内外交流的的教师总计144人,达学校教师总数的33%,基本形成了各校区师资队伍的均衡格局。而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原来拥有较多优秀教师的“优势校区”在交流中被“稀释”了。品牌老校能否经受住考验“瘦身不减力”“献血不贫血”,一时牵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我们意识到,要想“瘦身不减力”,营养必须跟得上;要想“献血不贫血”,再造功能必须跟得上。基于此,集团积极引领两所品牌校区在名师“孵化”上做文章,成立“领雁”工作室,以优秀骨干教师示范带动“给营养”,以师徒结队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主阵地,以集团为根据地,以校区间交流切磋、赛课展示为练武场,扎实开展“强兵”“练兵”活动“抓再造”。一批二线教师快速成长了起来,后备人才春笋破土,名师梯队层层排开,两年来新增区级以上“三级骨干”20多名,这些“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极大地丰富了集团的人才库,为优质教师流通注入了不竭动力。 气的均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精气神”一脉相连,互生互长。 气盛则精神显,气亏则精神滞。学校的“气”,就是它的气貌、气韵和气质,包括理念遵循、价值认同和文化呈现,说到底,就是一个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现在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是,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演进,学校之间的竞争,最终将是文化的竞争,也就是“气”的竞争。在这个意义上谈均衡,就要求每个学校都静下心来打坐,找到自己的“文化丹田”,倾听自己的文化脉动,集中精神“内练一口气”。 组建教育集团前的姜堰实小有北街和康华两个校区。北街校区系江苏省美术教育科研基地,以“厚德尚美,止于至善”为校训,秉承“书画童年,编织梦想”的理念,以书画特色涵养学生幸福人生,校园翰墨飘香;康华校区以“德艺双馨,知行合一”为校训,以艺术教育特色和争奇斗艳的学生社团生动地诠释了“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办学理念,一直走在素质教育的前沿。百年实小积淀的文化精神,使这两个校区气场强大,气象万千。相比之下,

文档评论(0)

shengy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