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上的经典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领导学上的经典案例.doc

领导学上的经典案例 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消息公布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第一时间撰文剖析周济的从政之路,称其是“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陈海春曾与周济共事多年。 早年,两人同属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后来,在周济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和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时,陈海春是公司办公室主任。此后,在周济任校长和教育部部长时,两人工作接触甚多。 去年,陈海春在周济被免去教育部部长职务的半个月后,专门撰文讲述了他与周济交往的一些事。 从政之路: 从班长到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担任“领导职务”由来已久。 陈海春说,周济在高中时就担任过班长和校团委副书记。在清华大学时,他担任班团支部书记。 1970年,周济从清华大学毕业,奔赴高中时就定下的方向——新疆。在新疆8年,他做过校办工厂厂长。陈海春认为,周济在这几年间“从抓革命到促生产,得到了锻炼”。 1980年,周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系学习。他在美留学时,出任“纽约布法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在这个位置上,他接触到了一些不简单的人。陈海春在昨日的博客中透露,周济后来曾说,他受益于这个职位。 回国后,周济认为,“大的事业要有大的团队”。陈海春剖析说:“他对外大联合、对内大团结,把一个原本是机械学院比较边缘化的教研室,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迅速变成学院乃至学校最有活力和实力的单位。”就这样,周济的才能显露。 1984年起,周济历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校长,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工作之道: 以商量的口吻与人交往 周济在教育部工作期间,陈海春曾被借调过去。 期间,教育部的人告诉陈海春,周济在做普通教师和学校领导时也常去教育部汇报工作,“有时几天来一次”。他们有时碰到周济,会问:“怎么还在北京?”周济总是笑着说:“我回了趟学校,又来了。” “他是个大教授,但没有大教授的架子;当了部长,也对当年关照过他的下属表示谢意”。 陈海春见过周济的父母,一位是非常精明的老大爷,一位是非常豪爽的老太太。“周济的性格兼得父母的滋养”。 2004年,陈海春被借到教育部参与起草文件,这是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文件的起草以教育部为主,其他部委参与。陈海春回忆说,其他部委参与起草的人,年龄一般都比周济小,但周济对他们非常客气,“以商量的口吻交往”。 成功转型: 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陈海春说,他在周济身边工作期间,周济时常提起他在清华大学的经历。 一天,陈海春陪周济出差在路上闲聊,周问陈:“为什么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少人都发展得很好?” 周告诉陈,发展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有一个标准口号:“听话,出活。” “听话,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听进去;出活,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后,在一次司局长会议上专门把“听话、出活”作为对下属的要求。 10年前,周济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岗位上离任当晚,把陈海春等几位身边工作人员找了过去,从头到尾认真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规划(2001—2020年)》梳理了一遍。 在不少人眼里,周济是个“工作狂”,就像一个“永动机”,从来不知疲倦。他从国外回来不倒时差就开会;他任教育部部长期间,教育部9楼的灯光从来都是整栋楼中最后熄灭的楼层。 陈海春回忆,当年暑假,已不是校长的周济专门到学校的暑期工作会议上详细讲解规划的制定情况。陈海春当时不理解周济为什么要那样做,“现在看来,那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从专业工作者成长为管理工作者……”周济出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之际,陈海春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授《现代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课程。陈海春把周济作为“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引入了自己的课堂。 EMBA领导学案例 蓝天技术开发公司由于在一开始就瞄准成长的国际市场,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其销售额得到了超常规的增长,公司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然而,在竞争对手如林的今天,该公司和许多高科技公司一样,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当公司经济上出现了困境时,公司董事会聘请了一位新的常务经理欧阳健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而原先的那个自由派风格的董事长仍然留任。欧阳健来自一家办事古板的老牌企业,他照章办事,十分古板,与蓝天技术开发公司的风格相去甚远。公司管理人员对他的态度是:看看这家伙能呆多久!看来,一场潜在的“危机”迟早会爆发。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常务经理欧阳健首次召开的高层管理会议上。会议定于上午9点开始,可有一个人姗姗来迟,直到9点半才进来。欧阳健厉声道:“我再重申一次,本公司所有的日常例会要准时开始,谁做不到,我就请他走人。从现在开始一切事情由我负责。你们应该忘掉老一套,从今以

文档评论(0)

zhangxiuli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