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建设研究,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中国文化研究会,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
中华文明与众不同的特点 大,续,贡献:规模超大,在东亚大陆相对独立发展达数千年,连续性相对最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没能在发展进程中走上自我现代化的道路,没能引领现代化的方向和潮流; 与规模较小的日本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过程相对较长、代价巨大; 与规模相近的印度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又没有在西方列强东进的过程中被完全殖民化,表现了较强的抗御能力; 与北美的印地安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又显然属于生命力强盛并具有逐步现代化能力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文化含量和近代命运 古代技术和交通的局限,各地域的文明缺乏直接联系,世界上还没有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明。 1-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古华夏文明不断整合各类周边文明,发展成以“中国”[1]自称的东亚文明,逐步形成了相当强固的“中华文化优越感”。 2-自汉唐以来中国吸收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印度文明中的佛教。 3-自唐宋元明以来又包容了水平相近的伊斯兰文明,表现了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文化重塑能力。 4-但在与西方文明迟迟交汇之后,却发生了空前剧烈的文化冲突,经历了坎坷曲折的演进,发生了内容深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优越感”被动摇,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受到考问,文化心理经受了重新塑造。 如果说儒学在中华文明迈进现代门槛时被拒发通行证、以至被置于旧文明的货架上,完全是由于儒学被旧政统扭曲了的缘故,而与儒学本身的问题无关,显然也十分偏颇。 儒学的特点和局限性 承认尊卑有序,是皇朝择为道统的首要原因,且儒学成为道统,由子学变成了经学,人伦被提高到了“天命”和“天理”的高度,成为“君权天授”的理论根据。这也是儒学与现代文明基本理念相悖的关键所在。 作为子学的儒学中的“德治仁政”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统治者和人民共同接受。但儒学中的民本思想被完全忽略,作为道统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讲伦理之“道”,不讲科学之“理”。当民主、自由、人权等现代政治理念产生之后,因长期充当道统而遭到权力严重扭曲的儒学,就很难向处变日新的现代文明提供文化理念和价值理想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自秦始皇到1840年主要是“延续”和“变化”和规模“增长”,而不是“发展”。就现代而言,如果人类不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模式,文明又将是不可持续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化,虽然延续几千年,但科技含量还不高,增长表现为扩大垦殖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扩展垦殖地域是把重负加到自然界身上,但受到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增长一达到极限,文明系统或社会系统就会不稳定。 农业文化依赖有限的土地,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土地资源增加的速度,社会财富被新增的人口所稀释,人均社会财富而随时间的延续而下降。资源的紧缺加剧资源争夺,导致 “官僚腐败和土地兼并”(金观涛)。极端形式是人类社会自残,动乱减少人口负担,使文明从废墟上重新开始。 反观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宗教性道统,基督教在创立时就是纯宗教性质的,耶稣是以神子来拯救全人类的,基督教的内容是高于政治的终极关怀。佛教则是完全卓然出世,越政超学;释加牟尼普渡众生,皇帝只不过是更难渡的众生一员。伊斯兰教则是政教合一的,但伊斯兰教中宗教是超越政治、引领政治的。儒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最高地位是“帝王师”,但师仍是人臣,人格上仍然底于帝王,仍然要仰视和跪拜帝王。但那些“终极关怀”型的宗教性道统,由于平视或俯视权力,就可以经历人间政治的沧桑变迁而进入现代文明。 在儒学退出历史文化主流地位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从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先后填补了中国文明主流意识形态的空白,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主流意识形态。 今人比古人易见古文明的缺陷。如,今人看来,古人三纲(君臣纲,父子纲,夫妻纲)是明显“不讲理的”伦理,包含专横和愚蠢,与人生而平等的人权观念相悖,也不利于自由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居然是两千多年间主流的伦理信条,且是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论据之一。 难道中国古人天生不喜欢平等,或者根本意识不到独立人格的尊严?或者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妻者确实在智力、才华和品德方面天生低人一等?问题显然不这样简单。中华先祖建立并长期认同并在很大程度上遵从和信守这些今天看来“不讲理”的伦理纲常背后,肯定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我们必需承认这一点,因为生理学和人类学研究的结果都表明,今人在智力上和体力上并不比古人更有优势。 但这点是肯定的:今人可见古文明缺陷,是站立在他们的肩上,被历史定位在更优越的位置而已。 问 题 你是否有信仰?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的信仰重建? 中国文化建设研究 地理文化学—认识世界和文化的关系 植物性状的表现对地理环境有明显倚赖。从进化角度看,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植物品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