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之必修一专题一(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ppt

一轮复习之必修一专题一(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国家统一: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并大力开拓疆域,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政治: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 4、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5、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曰:“自规矩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下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奏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来看,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明太祖认为设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曰:“自规矩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下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奏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又是什么?   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曰:“自规矩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下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奏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3)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明太祖则是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二)加强地方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清 现代 趋势 明 元 宋 唐 秦汉 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时代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县(市)三级 →州、郡、县三级制(东汉) 郡、县二级制               (注意秦始皇的巩固统一政策) 道、州、县三级 (结合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路、州、县三级 省、路、府、州、县五级 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县三级 省、道、府、县四级(联系康熙帝的边疆政策)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拓展:汉初地方行政管理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