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理论发展及特征综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法理论发展及特征综述.pdf

专版 “科技大事读本”系列·创新方法 理论解读 创新方法理论发展及特征综述 □ 文/ 刘启强 前言 人类发展和科学技术演变的历程表明:重大的历 史跨越和重要的科技进步都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 具创新密切相关。当前,创新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 竭源泉和动力,发掘、认识和把握创新活动中的规律, 掌握创新方法,可以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帮助企 业提高创新的效率。先进的创新方法是科技进步的基 础与保证,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创新方法发展历程、方法种类以及内 在特征进行诠释,让大家对创新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 一、创新方法理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自1912 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A. Schumpeter)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后,创新理论研究的 序幕由此拉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创新方法已 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即:创新方法是在创新过程中,创 新主体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新设想、产生新 方案、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法与策略。 (一)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 创新活动应该说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历史活动中,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 世纪的启发法,但系统归纳与 总结为方法并应用于提高组织经济效益等目标主要还 是在近现代。目前,各类创新方法已达到300 多种。有 学者将其按照产生的时序分为三个阶段:1)远古研究 阶段,是从公元4 世纪~19 世纪;2)近代研究阶段, 是指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3)现代研究阶段, 是指20 世纪60 年代至今。 40 广东科技2011.1. 第 1 期 各阶段的主要创新方法: 方面都列举出来,减少了思考问题时发生遗漏的现象。 第一阶段———远古研究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古人们 该法简单、方便、易于理解和使用,富有启发意义。 创造和运用的启发法,“heuristic ”(启发),源自希腊语 (5)TRIZ 理论,是前苏联专家阿奇舒勒(Genrich heuriskein ,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公元4 世纪首先提 Altshuller)和他的同事构建的,该理论是发明问题的解 出该术语,也称为探索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从而 决理论,意为创新式解决问题的理论。该理论中的冲突 快速解决目标问题的一种方法。 矩阵、物场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方法为TRIZ 的应用提 第二阶段———近代研究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 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 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创新方法,此阶段主要有 一个突破性成果。 头脑风暴法、形态分析法、综摄法、5W2H 法、TRIZ 等。 第三阶段———现代研究阶段。此阶段诞生了中山正 (1)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 ,简称BS 法)又称 和法、信息交合法、六顶思考帽法、公理化设计法等创新 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BBDO 广告公司创始人亚历克 方法。 斯·奥斯本 (Alex Osbom)1938 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 (1)中山正和法,由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通常采用专家小组会议的形式进 (Nakayama Masakazu)教授于1968 年提出,简称为 行,与会者自由思考、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从而引起思 NM 法。该方法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记 想共振,产生组合效应,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创 忆分成“点的记忆”和“线的记忆”,通过联想、逆向思维、 新的设想。 类比等方法,来搜索平时积累起来的“点的记忆”,经过 (2)形态分析法 (Morphological analysis ,简称 重新组合,连成“线的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