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改革发展探微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散去,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强烈,外部环境的动荡与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研究了出口信用保险与对外贸易额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金融危机;对外贸易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动荡波及全球,股市崩盘,实体经济一片狼藉,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欧美市场经济黯淡,有效需求萎缩,这对于严重依赖出口贸易且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无疑是雪上加霜。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巨大,对美元汇率一度收盘6.2,创历史新低。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相继被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深陷债务泥潭,欧洲经济有望二次探底,中东政治局势动荡,伊朗危机威胁石油命脉,中国出口贸易面临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的双重漩涡,阻力重重。
随着国外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失去了原有的信用度,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拖延支付货款甚至违约赖账的风险陡增,外汇管制的加大以及部分国家对外偿付能力和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变数增加,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任重道远,应该切实履行职责,深化改革,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大产品多样化程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研究
李晓洁,魏巧琴(2010)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在目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信用评级下调和新兴经济体(主要指金砖四国和南非)人均收入较低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正视出口信用保险对消除信用风险负面影响的有效性,注重其对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加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功能。杨晓明(2009)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供求矛盾,提出了经营机制创新对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迫切度。陈飞(2009)结合国内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历程比较,提出我国应该借鉴欧美先进技术和理念,完善本国出口信用保险。杨永刚,罗凡(2007)重点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重点行业的推动作用,指出了其应当结合经济转型大背景,发挥其独一无二的政策性保障作用。baltensperger和herger(2007)论证了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效应,强调其为政府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相对较晚,在制度和实务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应该抓紧经济转型良机,深入研究和体制改革,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三.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对外贸易的关联性
长期起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负责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切实履行助力国家外需稳定的职责,其承保金额取得了飞跃发展。2002年中国信保的承保金额仅为27.5亿美元,截止2008年,上升至627.5亿美元,同比增长58.3%,2009年实现承保金额的重大突破,一跃达到1166.0亿美元,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同比增长85.8%,出口渗透率(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全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7.3%增加为2009年18.6%(这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7万亿信贷规模扩张密切相关),信用保险保费增速达到91.3%,远超过各类保险的平均增长水平,表现格外抢眼。
就中国对外贸易而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于2007年的出口额与世界总出口额占比较上年度猛增8.8%,对欧美日的比重甚至高达59.5%,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严重遏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于2008年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仅为38.3%,低于合理的50%,经济出现全面萎缩,对外贸易一片狼藉。
根据图一,我们不难看出,2006-200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进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0.8%和18.5%,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9%和38.4%,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依旧表现强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2008年-2009年,中国进出口额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纷纷出现回落,进出口额同比下降分别为11.2%和16.1%,这直接导致了东南沿海大量依赖于出口贸易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大量倒闭,危及中国社会经济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的出口贸易长期以来是在信用保险缺位的情形下进行的。就全球而言,信用保险对贸易的覆盖率达到12%-15%,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的平均支持率为20%-30%,英国高达45%,日本更是达到历史性的50%。,相较之下,我国的信保支持率长期处于7%左右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信保在2008年以前一直表现平平,保费收入也处于2-3亿元水平波动,增幅仅为19.9%和4.2%,2008年几乎处在停滞状态,而与之相呼应的则是我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