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分类号 750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题 目论河湟“花儿会“的民俗文化特点
姓 名
学 号
院(系) 中 文 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2012年 月 日
论文(设计题) 论河湟“花儿会“的民俗文化特点 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花儿产生于甘青之交的河湟地区。那是一块古老神秘的土地, 天地塑造出它的性格, 日月累积着它的灵气。远古文明的火种把这里点亮, 曾经燃烧出原始艺术的辉煌。气候的剧变裹住文明的光芒, 这块土地重又归于黯然。它在孤独中等待, 迎接新的文明的到来。历史的脚步踏破岁月的沉寂, 征服的眼睛盯向这片空间, 随之是诸多的民族向这里聚拢, 战争、迁徙、屯田、商贸,一幅幅历史的图像交替闪过。在沉重的历史变迁中, 在血与火的重生中, 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悄然交汇, 各异的民族文化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沃土上, 孕育出各民族共有的花儿。它是艺术之花, 它是生命之花, 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曲调、丰富深刻的社会内涵,唱响河湟大地, 飘向遥远的天际。它越飘越远, 飘向了宁夏、飘向了四川、飘向了新疆、又越过国界飘向中亚。
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文化, 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态下, 在相对固定的传唱群体中, 以它特有的口传方式进行着传承的接力。在最初属于它自己的那块土地上, 没有什么能够危及到它的生存, 它稳定地保持着传承的连续性和和血脉的纯正性。社会的现代化无情地改变了原有的存在, 城市化以及伴其而生的各种社会功能犹如一股看不见的潜流, 浸蚀着广袤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花儿的土壤在快速地流失, 花儿的根基发生着动摇, 花儿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与此同时, 全球文化一体化也拉开了序幕,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演绎着前所未有的冲突。当自然的渐变被迅猛的突变所替代时, 花儿世代沿袭的传承链条承受不住这突然而至的力量而出现断裂, 它正面临着自产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危机。所以,讨论河湟“花儿会“的民俗文化特点对于花儿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有着积极的作用。
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河湟“花儿会”发源地的地理和经济概况
三、河湟“花儿会“的特点
(一)民族性
1、从世界民歌的角度
2、从国内的角度
3、从流行区域的角度
(二)地方性
1、语言方面
2、文化地理空间方面
3、蕴含知识方面
(三)时代性
(四)融合性
四、河湟“花儿会”存在的问题
(一)花儿生存环境的恶化
(二)花儿主体的不断流失
(三)花儿的传承功能已近丧失
五、传承花儿文化的途径
(一)花儿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二)加强传承主体的培养保护
(三)花儿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六、总结
研究方法:
分析法
归纳法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2年06月28日——2012年09月03日 准备阶段
2012年09月13日——2012年09月25日 开题答辩
2012年09月26日——2012年10月30日 交论文初稿
2012年11月01日——2012年12月26日 完成论文写作并提交定稿
2013年3月——2013年4月 论文答辩
2013年4月31日前完成论文装订
主要措施:
到图书馆查看论文相关资料;
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大量与论文有关的文献;
整理收集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论文撰写。 主要参考资料:
1、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6》[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0- 15页
2、赵宗福,《花儿通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3页
3、吕霞,《土族花儿的文化特征》,西北民族研究院,2004年第3期, 第165- 166页
4、包恒智,《谈谈青海花儿的音乐》,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 1982年,第437页
5、赵宗福,《花儿词话序》,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第1-3页
6、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 第5页
7、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2页
8、马甘,《花儿的地方和民族的特色》,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 1982年,第498页
9、周亮,《花儿的保护传承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2009(2)
10、朱刚,韩建业,《河湟“花儿”族源试探——从河湟“花儿”的若干语言现象谈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3) .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