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浇注系统设计1.ppt
3.分流道的尺寸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375以上 375 大型 12 10 8 6 95 4 产品重量(g) 流道直径(mm) 1200 500 200 大型 12 10 8 6 10以下 4 投影面积(cm2) 流道直径(mm) 分流道长度宜短, 因为长的流道不但会造成压力损失,不利于生产性,同時也浪费材料;但过短, 产品的残余应力增大, 并且容易产生毛边。 b——梯形大底边宽度,mm m——塑件的质量,g L——分流道的長度,mm h ——梯形的高度,mm 梯形截面分流道的尺寸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3.分流道的尺寸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流道排列的原则 尽可能使熔融塑料从主流道到各浇口的距离相等。 使型腔压力中心尽可能与注射机的中心重合。 流道的布置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不平衡 自然平衡 人工平衡 4.分流道的布置 五、分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平衡式布置 非平衡式布置 4.分流道的布置 五、分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L1=6~10mm,L2=3~6mm,L3=6~10mm。 L的尺寸根据型腔的多少和型腔的大小而定。 5.分流道的长度 五、分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问题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浇注系统组成 设计原则 主流道设计 分流道设计 第5章 浇注系统设计 思考与练习 良好的心是花园, 良好的思想是根茎, 良好的说话是花朵, 良好的事业就是果子。 ——英国谚语 问题: 1.什么是注射模的浇注系统? 2.如何设计注射模的主流道和分流道? 目的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1.掌握浇注系统设计原则,组成、作用。 2.掌握主流道的作用、设计要点。 3.掌握分流道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难点:浇注系统尺寸分析 重点: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设计 高性能模具 一副高性能模具必须具备下列三个高性能系统的配合: 高性能充填系统 高性能保压系统 高性能冷却系统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塑料模具的浇注系统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浇注系统:指由注射机喷嘴中喷出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的流动通道。 作用:使塑料熔体平稳有序地填充型腔,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各个部分,以获得组织致密的塑件。 分类: 普通浇注系统:冷流道 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热流道、绝热流道 卧式或立式注射机用模具浇注系统 角式注射机用模具浇注系统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概念 二、浇注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主浇道 分浇道 浇口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适当,直接影响成型塑件的外观、特性、尺寸精度和成型周期。 冷料穴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观,使得产品的表面较差;而出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尽量避免出现熔接痕 1.要适应塑料的成型性能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避免过度保压和保压不足 当浇注系统设计不良或操作条件不当,会使熔料在型腔中保压时间过长或是承受压力过大就是过度保压。 过度保压会使产品密度较大,增加內应力,甚至出现飞边。 保压不足 过度保压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2.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减少流向杂乱 流向杂乱会使塑件强度较差,表面的纹路也较不美观。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3.尽量减小及缩短浇注系统的截面及长度 减小塑料用量和模具尺寸 尽量减少塑料熔体的热量损失与压力损失 4.尽可能做到同步填充 一模多腔情形下,要让进入每一个型腔的熔体能够同时充满,而且使每个型腔的压力相等。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5.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 6.防止型芯的变形和嵌件的位移 三、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四、主流道设计 作用:是连接注射机喷嘴和模具型腔的桥梁,是熔体进入型腔的过程中最先经过的部位。 设计要点: 截面形状、锥度、孔径、长度、球面R、圆角r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主浇道穿过两块模板时应呈阶梯状,或采用浇口套 四、主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定位圈与浇口套的关系 四、主流道设计 §5.2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流道的表面粗糙度Ra≤0.8μm。浇口套材料为T8A、T10A等,热处理淬火硬度HRC53~57。浇口套常采用先装配后再磨配加工。 四、主流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