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doc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法律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夏朝法律制度的概况。了解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刑名、罪名和奴隶制“五刑”的确立。了解商朝继承制度前后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中国法律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夏商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夏朝法律中的罪名及其含义;商朝的刑名和继承制度。 教学难点:夏朝的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不同、商朝的继承制度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2学时 主要参考书目:朱勇著:《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00年版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这其中包括中国法律起源的方式、时间。对此问题,古今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一、关于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几种观点 (一)法源于天说 此说最早见于《尚书》。《尚书·皋陶谟》中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尚书·大禹谟》中也说:“故圣人因天讨而作五刑”。把法律看作是上天意志的体现,既反映了上古统治者借助神权的力量以增强法的权威性的愿望,也反映了古人对法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二)法源于苗民说 此说见于《尚书》。《尚书·吕刑》中说:“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此说和下文叙述的刑起于兵说,都直接表明了古人对刑罚起源的看法。 (三)皋陶造律说 此说在《尚书·舜典》、《左传》所引《夏书》以及《竹书纪年》和《吕氏春秋》等古籍中都有表述。皋陶在古籍传说中是尧舜时代的大法官,曾在创制法律和运用法律方面起过重要作用。此说反映了古人对法官造法作用的某种认识。 (四)法源于定分止争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提出此说。《管子·七臣七主》中说:“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商鞅、韩非等法家人物都有类似观点。此说已从政治、经济角度考虑法律的起源问题,比以上诸说前进了一步。 (五)法源于习惯说 此说为现代法学者所持的观点。认为法律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先秦的礼包含有大量习惯法的内容,礼的起源与法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此说吸收了历史学者、民族学者的研究成果,正在丰富发展之中。 (六)刑起于兵说 此说在《易经》中已出现。《易·师》中说“师出以律”。指军队行动要遵守号令。《国语·鲁语》中更为明确地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此说为《汉书·刑法志》的作者引用,并为后代史家所袭用。从军队征战敌人,统辖部属的角度,谈到法律起源的问题,反映了古人对法律(主要是刑法)暴力特征的认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将会在法史学界长期讨论下去。在讨论中,将会不断丰富学说的内容,提出各具时代色彩的论断。 二、法律产生的方式--刑始于兵理论介绍 (一)背景介绍 1.部落介绍 根据传说和后人的研究,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有以下四大部落。 (1)炎帝族。炎帝,姜姓,又号神农氏,早期在渭水流域为根据地,后来向东发展,活动于大致南到湖北北部,北到山西南路的中原地区。从考古文化的角度来看,炎帝族是仰韶文化的创造者。 (2)黄帝族。皇帝,姬姓,号有熊氏。主要活动于陕西、河北一带,一般认为他们是红山文化的创造者。 (3)东夷族。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主要有太皞、少皞、蚩尤等部落。与炎帝黄帝同时的是蚩尤,传说有兄弟81人,可能是81个氏族。一般认为东夷族是大汶口文化的创造者。 (4)苗蛮族。三苗大概是3个氏族部落,主要活动在长江南北。尧舜时代,屡次与华夏族发生争战。 2.部落战争与融合 上古时代,部落的融合不外两种方式,一是和平方式进行,如通过联姻、合并等方式;二是通过战争。由于战争的方式非常激烈,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因而得以在传说、神话和有关的史料中流传记载下来。下面叙述部落间的一些战争。 (1)炎帝与东夷的涿鹿之战。蚩尤向西发展,遇到了炎帝,把炎帝打得节节败退。 (2)黄帝与东夷之战。炎帝联合黄帝,黄帝打败蚩尤。 (3)黄帝与炎帝之战。主要是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因而黄帝打败蚩尤和炎帝之后,便被尊称为首领,并四处征讨,维护新的部落联盟。战争促进了各个部族的融合,华夏族也由此而产生。 (4)华夏与苗蛮之战。主要发生在尧舜禹时期。直到禹时,华夏族才最后打败了三苗。经过战争,苗蛮族大部退向更南的地区,而其中的一部分也融入华夏族。 (二)关于刑起于兵说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有关文献明确记载了兵刑同一与“刑始于兵”。根据 《国语·鲁语》上记载,春秋时鲁国的藏文仲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其中甲兵指兵器,斧钺既是兵器,又是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