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JEJ一60BF混凝土雷达仪在现浇
钢筋砼楼板检测中的应用
陈松(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JZJ一60BF混凝土雷达仪检测现浇钢筋砼楼板中钢筋位置的方法,
可根据仪器检测结果推算楼板厚度、钢筋截面有效高度h。,经工程实践证实,推算的板厚
与钻孔量测的平均板厚。诈带接近,据此可计算楼板的实际承载力,分析搂板开裂愿因。
关键词:雷达楼饭检测钢筋扫描
1前言
钢筋砼现浇楼板由于整体性好,逐渐取代预制空心板为目前建筑工程特别是民用住宅
所普遍采用,而楼板中的钢筋则是决定搂板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设计.施工或使用
等各种原因均可造成楼板开裂,导致质量问题。而且楼板的裂、满,目前已成为住宅质量
投诉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质量问题,常常需要了解楼板的钢筋分布。对于砼中的钢筋·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仪器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钢筋对探头的响应情况来判断
钢筋在砼中的位置,测试时需要在钢筋位置附近往复移动探头对钢筋进行定位,速度慢,
显示被测部位的断面
现浇钢筋砼楼板的检溅。该仪器穿透深度可达200mm.可连续扫描、
图象,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直观的优点。
2.仪器及其检测原理
2 1雷达仪检测的基本原理
仪器天线发射电磁脉冲,穿入钢兢混凝土结构中 雷达渡遇到金属物体或孔洞会反射
并由天线接收。混凝j.中电磁渡的波速:
C
V2__l∞/s1 11
√£,
式中:C——真空中电磁波波速(3×108Ⅲ/s)
£,——混凝土介电常数(通常为6~10左右)
根据电磁液发射至嗄射波返回的时间差T,可求得反射渡至表面的距离D:
D=1/2VT(m) (2
从而可测得混凝二L中钢筋垃置和保护层厚度。
由于雷达仪能连续;10I|量、连续显示,因而检测效率大大捱高。
2 2雷达仪组成:
雷达仪由主机天线,打印机等组成,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
天线:发射并接收雷达渡l即~种电磁渡),
主机:选择设定『义器的工作模式、进行信号处理,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检测信号
33
打印机:打郎出主机屏幕上显示的结果。
?S雷达仪的性麓
::3 1雷达仪适用范围
(1)测试深度200mm以内
(∞测定钢筋直径面6以_}
(:j)被测混凝土材质均匀
(4)钢筋与天线运行方向垂直
2.32在B模式下雷达仪能箍.供所扫描i部位的断层图像,当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后
能将非钢筋匮射信号完全滤掉,并以x、Y两个坐标分剐匣映钢筋水平位置和深度典型的检
测菇果如图1衢示。图中波峰位置即是钢碰。
-5
0÷8 17日L.2 1,4
一L~上——-L一一——L—一.L————L————i————L
熬型k.一一型
9、,_鞫r一9
圈1 雷达仪《!j则{名果
3.混凝土楼板的检测
。
斌夷山某八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混凝土楼板开裂严重;、为了解楼板的实际承载能力。
需了解其板厚h.板筋“受支座负筋分布间jE以及深度位置。
’
传统的检测板厚的方法是钻孔量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7大震%27作用下砖墙和钢筋砼墙组合结构房屋弹塑性位移反应分析.pdf
- %27分析法设计%27的知识推理技术的研究.pdf
- %27分析法设计%27在核电厂设计中的应用与展望.pdf
- %27汽车燃料和润滑油性能会议与试验台架考察%27技术报告.pdf
- -%27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TC-SCAN)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pdf
- (火用)分析法可使炼厂节能再上一个台阶.pdf
- “4D”技术的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pdf
- “大口人”的医院文化建设和收效.pdf
- “菲迪克”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在国内BOT工程项目的应用.pdf
- “和命和仁”的生态学意义.pdf
- JRT-48-100型光伏通信电源智能控制器.pdf
- KWJ10四向抗弯机技术的研究.pdf
- L6560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集成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pdf
- La-%2c2%2f3-Ca-%2c1%2f3-MO-%2c3-化合物的Fe掺杂效应的研究.pdf
- La1-〈,x〉S〈,rx〉C〈,r〉O〈,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pdf
- La1-xSrxMnO〈,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研究.pdf
- LANE与Tag+Switch技术及其比较.pdf
- LAP-D的实现和测试.pdf
- LD泵浦Nd-%27%2b3-%3aYVO-%2c4-微片激光线性调频外差干涉测量绝对距离研究.pdf
- LEAF光纤成缆试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