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出版一轮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课件选修4-3-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pptVIP

春季出版一轮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课件选修4-3-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季出版一轮总复习岳麓版历史课件选修4-3-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ppt

走向高考·历史  选考内容 走向高考 ·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岳麓版 · 历史 * 选考内容 选修三 专题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岳麓版 ·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课标展示 基础梳理 课堂巩固 课标展示 基础梳理 课堂巩固  选考内容 走向高考 ·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岳麓版 · 历史 选考内容 选修三 专题四 选考内容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 选修1.简述雅尔塔会议的内容,认识两极格局的实质及影响。 2.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1)定义:二战后期,美、英、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持世界和平的需要,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2)评价: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有助于加速战争胜利进程;体现和平共处精神;体现了大国的利益和意志;打上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烙印。 冷战”的缘起2.美苏实力超群 (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2)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 3.世界战略的对立 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全球战略矛盾对立。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冷战”的形成2.“冷战”政策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建立。 3.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上:建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2)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3)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2.核均势使得双方不敢直接轻言战事,没有世界大战爆发。 3.局部热战不可避免,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冷战局面的评价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2)重大事件 ①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两国展开新的争夺。 美苏争霸②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 (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2)重大事件 ①“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②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年12月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 (3)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 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