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pdfVIP

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 谢明皆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011) 摘要本文介绍了甘家沟泥石流综台冶理措施,分析丁治理效果。提出了拦挡建筑物的i殳计参 数、经验计算公式、截面形式和不同荷载组台下的稳定性检掉内容。治理工程采用国内首倒的20 余米以上高坝,并经受r设计50年一遇泥石流流量的考验,为国内治理泥石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淝孵流灾害治理 1甘家沟泥石流概况及危害 12kin,平均比降7.3%。切割深度300~540m,山坡平均坡度为274~35。,沟内有长度1.5km 以上的支沟6条.沟壑密度2.39kin/kin2.流域内共有24个行政村,居住人口约1.28万人。沟 内滑坡极其发育,主要滑坡达46处,是全国有名的粘性泥石流沟。甘家沟位于西秦岭中部,山 体总体走向SE—NW向。地势为北高南低。区内地形总特点是山体相对高差大,坡度陡,沟谷 切割深。该沟分水岭海拔2339m,淘口与白龙江交汇处海拔937m.受高山深谷的地形影响,气 四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5%,具有降雨集中、暴雨多、雨强大等特点。近lo年大雨次 数达4.3次/年,般每年5~6月,有一次短历时大暴雨,该时期所形成的泥石流规模大,局部性 强,灾害也严重。建国以来,甘家沟先后发生过四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给该地区造成了重大的 经济损失。特别是1972年和1 984年,泥石流淹没农田、房屋,堵断自龙江,回水10km,淹没了 武都县城,损失惨重。甘家沟泥石流经常冲断甘川公路.使甘川公路每年断道平均达40天左 右。由于甘家淘泥石流正处于旺盛时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为保证武都县城的安全,使甘川公 路畅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治理该沟刻不容缓。国家计委 [(1991)818号文]批准立项治理,1995年投资实施。 2地层及地质构造 该区受西秦岭地质构造带的多期挤压影响,中小断层十分发育,新构造运动剧烈,形成了 目前不良的地质环境现状。 2.1地层 2.1.1第四系(Q) (1)冲洪积堆积物(Q.“”1);主要分布于白龙江谷地I、Ⅱ级阶地.为砂卵砾石,分选好, 磨圆度较好,粒2~}Ocm不等。 (2)泥石流堆积物fQ;“):以扇形堆积在沟口,堆积物粒度变化大,分选差,冲出物快体 较大(最大直径可达8~15m),小支淘以锥形堆积为主。 (3)重力堆积物(Q..“1):本区主要有滑坡、滑塌、崩塌、坍塌等外力地质现象造成的黄土 基岩坡残积等混杂堆积物, (4)残~坡积物(Q。。1“):广泛覆盖于该地区内,一般较薄,小于5m,大部分地区小于 308 1m,残一坡积物岩性与母岩相同,碎屑物粒度根据岩石坚硬程度而有差别,千枚岩、板岩则多 呈粉末状。 (j)中一上更新统黄土(Q 2“--3):厚度7~50m,披覆于志留系千枚岩之上,大面积分布地 段主要是侯家山、井头山、瓦舌头和五角坪一带的梁峁地形.岩性为粉质亚粘土,有钙质结核, 裂隙发育。 2.1.2第三系(N) 岩性为砂砾岩,分布于该沟北部。岩层为厚 巨厚层,钙质胶结,砾石直径10~15cm.裂隙 发育,是该沟中泥石流巨石的主要物质来源。该岩性地段为悬崖陡壁,与志留系地层呈不整合 接触 2.1.3志留系(s) 是本区的主要地层,以千枚岩、炭质千枚岩、板岩为主,薄层状,炭质含量高,裂隙非常发 育.下伏于黄土之下,沟谷两侧被切割出露,大部分岩石化成5~10cm石块或粉末,与北部的 老第三系和南部石炭系均呈层接触,岩层褶皱较多,小断层十分发育,岩石坚硬地段形成跌水 陡坎。 1.2构造 工作区主要受控于西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武都“山”字形构造带,将区内地质构造分为三个 带:(1)沿自龙江南岸Nw—sE向分布的西秦岭构造带,使该区的志留系千枚岩强烈受压。(2) 北峪河河谷两岸、岩层平缓的第三系砂岩向斜背斜带。(3该沟北部分水岭附近即五角坪、麻地 沟一带的深大断裂带,使石炭系、泥盆系灰岩岩层直立,构造复杂.也使志留系千枚岩受强烈挤 压形成众多密集小褶曲,岩层产状变化大,裂隙发育,层理不顺展。在该沟主沟段实测五组裂 层出露地表。这些构造带无疑给后期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提供了基础,该沟的崩塌、滑坡及坍塌 强烈发育地段均是地区构造活动带。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