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文化
——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
孟繁华
人类,亦可说是环境的产物;它的活动、分布及各方面的发
展,均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一种文化区域的历史
地理特色,阐释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将会使一种地域文化研究
推进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因为“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某
种可能性,而人文因素是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选择动
力”①。越文化源远流长,她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特征,除社会结
构的因素外,与其区域的自然环境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笔者认为,水文化是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尤其是随着漫
长岁月的历史流变,它已成为养育越文化的活力之源,正因如
此,越虽作为邦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而作为一种地域
文化,其地域的人文情愫、文化传统绵延不绝,蕴含有巨大的文
化能量,在其空间力建构上“和而不同”,仍闪烁诸多亮点,始终
与时俱进,异彩纷呈。
①冯天瑜:《人文论衡,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5D越文化与水环境研究
、处“南”独厚、居“越”独丰的水环境,
是孕育越文化的母体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也是民族文化之源。中华大地的水环
境,一直呈现处“南”独厚、居“越”独丰的地理特征,这也是越文
化最突出的环境优势。这种优势自古有之,沧桑未移;既为越文
化的生成提供了丰腴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越文化的发展架构
了历史和现实的温床。这里所说的“南”,是指我国古越人、越
族历代繁衍生息、聚居的江南,即处于长江中下游(即古称之扬
水、汉水以南)的一个大的越文化区域。《吕氏春秋·恃君篇》
云:“扬、汉之南,百越之地……多无君。”张正明先生更是明确
指出:“从今鄂城(今湖北鄂州)起,沿江而下逾湖口,登陆而东
至大海,土著民族即为越人。”此江南一带,水网纵横,大小湖泊
星罗棋布,东南濒海,得水独厚。正如《盐铁论》云:“山海之利,
广泽之畜,天地之藏也。”
这里所说的“越”,即指春秋时吴、越立国的史称“吴
越”之地。就地域文化而言,越与吴同源,“接土邻壤,交通
属,习俗同,言语通”.文化极具共性。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
看,吴文化、越文化无法分开,实际上吴的土著民族也是越
人;即使有“吴为周后”之说,有学者称其为“越化的周
人”。公元前473年句践平吴,吴、越实已合二为一,是著名
的南国水乡。随着历史的推移,此地“东南形胜”,因水而兴
而荣,逐渐将“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即今江苏苏州、
浙江湖州、绍兴)连为一体,“钱塘自古繁华”,为催生越文
化搭建了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地理平台。
水 文化5,
王勃《滕王阁序》所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说的是南
昌,其实概说越文化所涉区域并不过誉。此江南、越地,是后世
公认的“江南鱼米之乡”,亦是李斯《谏逐客书》所云“江南金
锡”最多的矿冶地带。从商代而至秦汉,中原所需铜铁资源大
部来自于此区域的大冶铜绿山、瑞昌铜岭、安徽铜陵等鄂、赣、皖
主要矿区。中古以来,苏南、浙北,更是中国人才和赋税的渊薮。
而且周代的青铜工艺,以扬州吴越之地为最精。对此,吕思勉所
著《先秦史》认为:“北方知用铜,系由南方传授,则似无可疑
者。”张正明先生说:“在铜器时代,没有采炼铜、锡、铝之类有色
金属的矿冶业这个强项,就无何物华天宝可言了。”①纵观历代
华夏各文化区域,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兼而有之的,唯越文化的
历史地理区域之江南而已。
总之,越文化的生成区域,处“南”居“越”,山重水
复,山环水绕,其水环境优势是中原、关中和西南诸省都无可
企及的。水有灵气,水生物华。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亦是对此最好的注脚。而且,越地及周边,铜铁、稻
米、水产海产资源富甲天下,既有烟花江南胜景,又是天赐风
水宝地。尤其在上古中古时代,越地水运占绝对优势,人流物
流交通便捷。一是缘此地利,二赖其先民开发之功,从先秦至
明清,此地所创建的区域文明积淀深厚、历久弥新。水文化如
藤萝蔓布,瓜瓞绵延,成果丰硕,同时也给予历代绵延不绝的
越文化提供了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态文明教育%3a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pdf
- 生态文明进展中的环境法治进阶.pdf
- 生态文明时期的城市文化建设——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pdf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亚洲可持续城市化的研究.pdf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pdf
-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德育的实践困境和转型发展(初稿).pdf
- 生态文明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举措.pdf
- 生态文学%3a西部语境和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和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pdf
- 生态文学勿要忽略人和自然关系的恢复与重建.pdf
- 生物类科技论文英文题名撰写常见问题.pdf
- 2025年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docx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无人机维修与维护服务报告.docx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革新报告.docx
- 2025年储能电池在家庭储能系统中的技术创新分析报告.docx
- 2032年前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应用分析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地源热泵在北方供暖市场2025年应用前景与技术革新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低空旅游「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与优化建议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策略与成本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淡季景区旅游产品组合推荐系统设计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