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晋善晋美策划案.doc
关于山西旅游“晋善晋美”策划案
二零一三年五月
小组成员 牛海瑞 尚暄
石俊杰 赵琦
杜晓俊
目录
第一部分环境分析 3
一、中国经济现状宏观分析 3
二、中国经济竞争现状分析 6
三、山西经济现状分析 6
四、山西的文化产业现状 7
五、文化旅游发展原则 7
六、消费者分析 8
第二部分 营销提案 10
一、目标群体 10
二、定位 11
三、营销方式 11
第三部分 营销创意提案 12
第四部分 媒介营销提案 15
第五部分 广告预算 16
参考文献 18
第一部分环境分析
一、中国经济现状宏观分析
金融海啸,已过五载,就在人们对中国经济乐观预期的时候,中国也到了为他的不计成本的发展方式,付出代价的时候。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20114年第一季度DDP增长7.7%,有关人士说这是国家调控的结果,但从长期来看,经济下滑已成定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起美国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就业压力,通胀压力(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危机初期经济刺激政策后遗症),银行的金融风险(中小企业的债务问题),金融市场改革短期内突破困难重重。下面引述路透社的一段新闻报道 * 官方5月制造业PMI上升至50.8,高于预期的50.1
* PMI半数分项仍在荣枯线下方,就业已连续一年低于50
* 经营预期指数下降,中小企业困难重重
路透北京6月1日 - 购进价格和生产等指数回升,推动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过去一年来的次高水准,表明企业活动回稳。但PMI分项指数中有半数仍处在荣枯线下方,尤其就业指数已经连续一年在低于50徘徊,都暗示着经济增长仍面临相当的不确定因素。
“5月份PMI指数小幅回升,PMI各组成指数总体平稳,表明经济回稳的态势趋于明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评价称,“购进价格指数明显提高,预示市场预期好转,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提高,说明补充库存的活动仍在继续。”
他并指出,中部地区PMI指数低于50的临界值,表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活动正在区域间拓展,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开始加大。“预计经济转型的影响未来将继续显露,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不容忽视,”他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六联合公布,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5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升至50.8,为去年4月以来次高位,最高值是今年3月创下的50.9;其中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升幅最大,从上月的40.1升至45.1。
此前受汇丰中国制造业5月PMI初值降至七个月最低位,助燃悲观情绪推动,路透访问分析师原本预计5月官方数据将落在50.1;上月数据为50.6。
下表为各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PMI(%) 50.8 50.6 50.9 50.1 50.4 50.6 50.6 50.2 49.8 49.2 50.1 50.2 50.4
由于统计方法和调查样本侧重点不同,中国官方数据和汇丰PMI走势通常会有背离。此前出炉的汇丰中国5月制造业PMI初值续降至49.6,创七个月最低位,主要是受内需疲软加上海外经济复苏反复影响。汇丰定于下周一(6月3日)公布终值数据。
不过官方PMI分项显示,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1.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PMI和更加侧重中小
企业的汇丰数据走势一致,凸显目前中小企业经营仍面临重重困难。 而且,从物流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新闻稿可以看出,制造业PMI项下的12个分项指数中,有一半仍然处在50下方,尤其就业分项指数已经连续一年在50下方徘徊,就业形势亦难言乐观。 购进价格指数虽然升幅最大,但仍然在临界点下方的萎缩区域;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3,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亦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三已经再度调降中国今年成长率预估至7.75%,同时并称若实际增速低于其预测,建议中国采取财政刺激政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中国今年重点推进改革更多是为了中长期经济的平稳增长,而短期内需要支付一定改革成本。“当前经济弱势但不悲观,只要持续稳步推进有效改革,国内经济仍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