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长的骄傲.ppt
从“贫油国”到石油自给,李四光、王进喜们发扬了什么精神? 我们该记住他们—— 钱学森 中国航天(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钱三强 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你认为杨振宁因什么而感动? 在纪念邓稼先(1924—1986)辞世十五周年之际,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博士撰写的回忆文案《永恒的骄傲——怀念邓稼先》 :当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杨振宁:“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铁人精神”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对于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 * 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雷锋 王进喜 焦裕禄 钱学森 钱三强 邓稼先 军人 石油工人(铁人) (党的好干部) 科技领域 铁人精神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三年困难和外国封锁的艰苦时期,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的大庆油田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返回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就不是大国 -----法国总统戴高乐 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但是对付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 ------周恩来 新中国科技进步的最集中表现——“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你知道他们是何时研制成功的?快速浏览课本,画出“两弹一星”年代尺。 1964年6月 第一颗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实验成功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 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你觉得是什么?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遭国民党和日寇毒打致死。母亲张元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幼年雷锋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时,被地主婆用刀在左手背上连砍三刀。所以,他从小对黑暗社会充满仇恨。1959年雷锋入伍后,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的优秀品质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特别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