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捷讯安舆情分析:面对朋友圈热议抢娃信息如何正确判断?.doc
舆情分析:朋友圈抢娃谣言?
造谣竟“吸粉”月入20万
近期,“抢孩子”“偷孩子”“拐孩子”的谣言风生水起,一些早已“广泛流传”的谣言换了“新衣”重新传播。本文尝试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抢孩子”类型谣言的特点。
近期警方和媒体澄清的“抢孩子”谣言
一、揣摩造谣者心理
纵观媒体报道,目前涉及儿童人身安全的网络谣言多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发布骇人听闻的假消息。造谣者编造此类谣言多出于以下心理:
一是加强自己在网络中的存在感。据报道,6月8日山西襄汾一网友在论坛上发表题为《襄汾县襄陵镇出现抢孩子的事了》的帖文,目的仅是为了吸引眼球,结果受到了依法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二是一些微信公众账号出于“吸粉”、制造“氛围”等目的发布不实信息。如近日“天津妈妈网”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天津抢孩子高发地点!为了孩子,一定要牢牢记住!》一文,将之前网上多条关于“天津发生抢孩子”的谣言进行汇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是抱着“善意提醒”的心态转发假消息,但是一些网友忽略了谣言大面积传播带来的影响。这种“善意提醒”,如果扰乱社会秩序,也要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公安机追究其刑事责任。
。
二、真相:公号编辑求点击量 团队化运作造谣言
在平安北京近日发布的“一图告诉你抢孩子谣言里的那点猫腻”中,有关哪些人在发布这些谣言的疑问中,位列第一的便明确写明:“互联网从业人员,微信、微博大号发布虚假信息,以博取点击量、转载量,完成工作指标,增加粉丝数。”
随着各地“抢孩子谣言”的大肆泛滥,不少网友都表示,此类谣言背后的利益驱动也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三、网络发谣言违法 网友需留心甄别
网络编造传播抢孩子谣言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和《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解释》的相关规定,编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根据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影响程度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类似转发超过500次等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触及刑法处罚。
四、运营80余公众号 造谣“吸粉”月入20万
“抢孩子”等网络谣言“搭乘”上微信公众平台,以新的形式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警方曾表示,通过吸引广告投放来牟利,是一些微信公号转发谣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福建漳州26岁青年吴某带领团队运营着80余个公众号,这些号所服务的人群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每天生产的内容包括各种网络段子、惊悚的社会新闻以及谣言。他曾因为发布虚假信息而三次被实施行政拘留。他对媒体表示,自己靠运营这些账号而月入20万。
五、面对“抢孩子”谣言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的是,如有相关警情,公安机关会第一时间调查并发布官方消息。为了避免“抢孩子”“偷孩子”等谣言的传播和蔓延,网友在朋友圈遇到类似信息时应保持冷静,主动求证信息来源。如在互联网上检索谣言中的关键信息,看有无相关辟谣新闻或报道;如遇“事故”图片,可以运用“以图搜图”功能查证图片真伪。如还是无法辨别,则可向警方求证,切勿未经求证就“好心”转发,扰乱社会秩序。
(文章由专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捷讯安网络舆情监测云平台整理)国内最好的名人口碑分析、企业品牌监测、大数据统计分析产品,捷讯安你的选择没有错。网络报道掐指知,与我讯息第一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