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简帛文献中格言资.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試論簡帛文獻中的格言資料 陳偉武 古語云:言而無文,其行不遠。在日常說話作文中,格言往往為人所珍重。 考古發現的戰國秦漢簡帛數量浩繁,其中格言資料頗為豐富,本文擬對簡帛格言 資料作些概述和疏釋,然後探討它們的性質、形式特徵和現實意義。 一、格言釋名 《辭海》:“格言,可為法式的言語,常指具有教育意義的成語。”《辭源》: “格言,含有教育意義可作為準則的話。”《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同《辭源》。《現 代漢語詞典》:“格言,含有勸誡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為精煉……”“格言” 又寫作“恪言”,或稱為“箴言”、“重言”和“要言”。一些格言雖有教育意 義,值得珍重,但未必可為準則。 《逸周書•寶典解》:“格而言。”又《大開武解》:“格乃言。”又《小開 武解》:“王若曰:允哉!余聞在昔,訓典中規,非時罔有恪言,日正余不足。” “格……言”原為動賓結構,“格”讀為“恪”,指謹慎而恭敬。“格言”後指 勸誡之言或值得鄭重之言,凝固為名詞,如《三國志•魏•崔琰傳》:“蓋聞盤于 游田,《書》之所戒;魯隱觀魚,《春秋》譏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 《尚書•盤庚》:“相時憸民,猶胥顧於箴言。”曾運乾先生《正讀》:“箴 言,箴諫之言也。”箴本是縫衣或針灸器具,用作動詞指針刺、針砭,轉指規諫 勸誡。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陸德明《釋文》:“重言,謂為 人所重者之言也。”成玄英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老人之言,猶十信 其七也。”《呂氏春秋》有《重言》篇。 馬王堆帛書 《十大經•成法》:“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蔥(總)。” 銀雀山漢墓出土木牘有篇題稱《要言》。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諺語”指“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 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似乎也可納入格言的範疇。 二、簡帛格言資料疏證舉例 下文試從郭店簡、上博簡、睡虎地秦簡、銀雀山漢簡和馬王堆帛書中舉出格 言數十則,略加疏證。 1、和則同,同則善。(郭店簡《五行》31—32;又見簡46) 今按,“和”指和諧,“同”指齊同,春秋戰國時人經常將二者相提並論, 如《老子》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左傳•文公十二年》 說:“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龐,和同以聽。”《管子•五輔》:“上 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出土文獻亦常見,如戰國玉璜銘:“上 1 (變)下 (動),相畣(合)禾(和)同。” 上博簡《民之父母》13:“亡 (無) (體)之豊(禮),上下禾(和)同。” 2、 (去)忿 (戾),改 勝,為人上者之務也。(尊德義1) 釋文從李零先生,他還說:“‘改惎勝’,第二字,原釋‘ ’,應即‘惎’ 的異體。‘惎’是忌恨之義,‘勝’是好勝之義。參看《語叢二》簡26、27‘勝 生於怒,惎生於勝,賊生於惎’。這兩句似指去除或改變民性中的暴戾恣睢。” 2 今按,李說甚是。秦簡《為吏之道》:“嚴剛毋暴,廉而毋刖,毋復期勝,毋 以忿怒夬(決)。”整理小組注:“毋復期勝,不要一味想壓過別人。”其實, 末句猶如楚簡首句,而“期勝”亦當同於楚簡,“期”讀為“惎”,指忌恨。“毋 復期勝”意謂不要總是忌恨好勝。 3、刑不逮於君子,禮不逮於小人。(尊德義31—32) 今按,《禮記•曲禮上》:“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4、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命,而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也,下必有甚焉者。” (《尊德義》36—37) 今按,上博一《 衣》6 :“子曰:上 (好) (仁),則下之為 (仁) 也靜(爭)先。”簡8:“子曰:下之事上,不從丌(其)所以命,而從丌(其) 所以行。”簡9:“子曰:上之 (好)亞(惡),不可不(慎)也,民之 (標) 也 。” 郭店簡《成之聞之》7—9:“上苟身服之,則民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