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材料性选择题的几种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而材料性的选择题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看来,它占的分值有加大的趋势。材料性选择题一般都是在题干中引用某人的言论或诗歌,描述某背景等方式出现。它的特点在于:它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在平时分析题时,我把这一类型的题归结于9种做法:
1.时间判断法。时间,在历史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把不同阶段的历史信息展现出来。如此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此题的突破口在与题支中四个选项是否发生在1956年,如发生于此年,那么就是正确答案,这个题问的是不发生在1956年的事件,很显然答案为A,它是发生在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人物暗示。有一些选择题的设问中常与特殊的人物有关,只要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稍微留意与此人有关的史实,观点,主张等,作答就可以迎任而解。如:
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撅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如果学生知道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之一(早期的维新派是由洋务派演变而来的),那么选此人物的言论精髓就是“中体西用”了。
3.时代背景。这种选择题对学生的要求有一些高,但只要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解答此类型的题就很容易。如:
2007年6月9日,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几个学生边走边聊。张三说:“我爷爷很了不起,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淮海战役。”李四说:“我爷爷在1960年饿死啦。”王五说:“我爷爷1964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研制成功了原子弹。”赵六说:“我爷爷在′文革‵时期被打成右派,′文革‵后平反了。”这几个人中谁在撒谎(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此题有新意,从题目中几个人的论述我们可知:张三说的发生在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李四说的是1959—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王五说的与背景不符。因为中苏关系破裂是在1959年所以1964年苏联不可能指导中国试爆原子弹;赵六说的是文革中发生的情况。所以选C。
4.关键词。关键词法是做历史选择题的一种常规的方法它不仅使学生知道材料中的重点,还能助推学生读懂材料。在用关键词前,应先对材料进行泛读,找准突破口(重点),作出答案。如: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此题如按传统的方法做,就先应该读此对联的内容,这对于语言功底较好的同学来说很容易,但对另一些同学来说,他会不知所云。为了做出答案,引文中的“竹枪”就是解题的关键。如能知道竹枪暗指“烟枪”的话,就自然明白本题的内容在说“鸦片”。所以,选项为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5.诗句意会。诗句意会法对于任何文字学科都一样适用。在历史选择题方面,一般都是在题干的设计中引用古人的名言,信件内容或法律中的引文等做材料背景,接着在提问时往往都是用“上述材料表明”之类的提示语要求学生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对待这样的题可用“诗句意会”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分析时要注意引文中的关键词或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如: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来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映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此题引文中,学生会读到清军纪律松弛的表现:互斗杀人,官兵杂入抢劫人群中等,进而联系时间:鸦片战争期间。所以此题答案就与D有关。
6.排除法。做选择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用此法时,一般都看题干和题支之间的关系,看产生错误的根源。如:①题支本身有错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