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电感应起电机原理.doc
感应起电机工作原理
及应用概述
一个月前的一次演示实验课上,我们对感应起电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接下的一个月里,我们对感应起电机正转放电的原理及反转不能放电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与其相关的许多知识展开了探讨,以下是我们通过观察讨论所得出的一些结论。
一、感应起电机结构
如图1所示,感应起电机旋转盘由两块圆形有机玻璃叠在一起组成,中有空隙,莱顿瓶其实是个电容,用来储电。如图3所示为莱顿瓶结构,由两层筒状锡箔组成,中间是电介质,上有瓶盖。悬空电刷上的金属杆插入瓶盖一半,末端由一根较粗铜丝与莱顿瓶内层锡箔筒底相连,这样悬空电刷上所集电荷可以储存在莱顿瓶中。图3所示放电小球也通过一金属杆与莱顿瓶盖相接,此杆插入瓶盖一半且不与集电叉相触,也不与莱顿瓶中锡箔筒相连,但这样可使其受莱顿瓶内筒电荷感应而带电,可推导出放电小球会被感应出和与其相连的莱顿瓶内筒同电性的电荷。由于感应起电机在左右各有一莱顿瓶,若两莱顿瓶集聚不同种电荷,则两放电小球上就会被感应出不同种电荷,当两小球靠近时就会因放电而产生电火花。需要说明的是,此莱顿瓶仅是储电设备,与小球是否放电无关,因为既使将其拆除,转动圆盘时两小球照常放电,只不过电火花很弱,但其频率更高。这是因为没有莱顿瓶后其电容减小了,可由公式U=Q/C解释:要产生电火花,两小球间电压约为几万伏,当C减小时,悬空电刷仅需要集聚很少电荷就可使电压升高到放电要求,故与原来相比,放电频率会加大。但是由于小球上每次放电所放出的电量减少了,相应电流也会减小,因而电火花很小。
二、感应起电机正转、反转状态下的工作原理
当顺时针摇动转轮上的摇柄时,分开的两个小球之间会有电火花产生,同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放电声。这就是感应起电机的放电现象。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它的原理。
由于在静电序列中铝排在铜之前,所以在圆盘转动时铝片与电刷上的铜丝摩擦而带上正电荷,铜丝带负电荷。如图:假设刚摩擦时金属铝片S1带电量为Q1,与其在同一直径上的铝片S2带电量为Q2,Q1与Q2有大小之分。如图:
S1(s1’) 转过90° S1(s2’) 转过45° (s2’)
=== === S2 S1
S2(s2’) S2 (s1’)
(1) (2) (3)
转过45°S2(s2’) 转过45° S2
=== === (s2’) (s1’)
S1(s1’)
(4) (5)
转过45° S2 (s1’) 转过45° (s1’)
=== === S1 S2 S2
S1(s2’)
(6) (7)
当圆盘转过90°时,S1与反面电刷Bˊ相对,此时S2ˊ、S1ˊ分别与S1、S2相对。假设Q1>Q2,由于S1ˊ与S2ˊ之间有电刷连接,会引起自由电子移动,使得S1ˊ带正电荷,S2ˊ带负电荷。
当圆盘再转过45°时,S1、S2分别顺时针转至与电极相接的悬空电刷E2、E1处,并在该处放电使E1、E2带正电荷,这些正电荷又被积聚在莱顿瓶C1、C2中。
当圆盘再转过45°即S1转到与正面电刷B相对应时, S1与S1ˊ相对,S2与S2ˊ相对,刚经过放电的S1与S2恰好不再带有电荷。S2ˊ带负电使得S2感应带正电,又由于与金属刷上铜丝摩擦也使它带正电,在二者共同作用下S2带上了正电荷;对于S1来说,S1ˊ上的正电荷使其感应带负电荷,由于金属刷的连接作用,S2所带的正电荷会导致电子移动(如图4)使S1带负电,这样,虽然有摩擦产生的正电荷也会被以上两种作用所产生的负电荷抵消,因此S1还是带负电荷。
圆盘再转过45°时,S1ˊ与S2ˊ恰好分别转到悬空电刷E2ˊ与E1ˊ处。带正电的S1ˊ在E2ˊ处放电后不再带电,E2ˊ上的负电荷被中和使E2ˊ带正电,这些正电荷被莱顿瓶C2积聚到放电叉T2的放电小球上;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