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老师的感言 看到此图片后老师的内心无比的沉重,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涸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 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人类破坏力之大,后果之严重,确实令人内心震撼:这就是人类无情破坏自然的罪证! 中心思想 罗布泊的消逝,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典型悲剧。作者以强烈的呼声,忧愤的情感,警示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搞好生态保护,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胡杨林干枯 缺水 枯木哭泣 永恒的眺望 阅读思考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导致罗布泊消逝这一悲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枯死的胡杨林 裸露的荒漠如人裸露的肋骨!!!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盐碱之痛 广袤却无人迹、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罗布泊。 今日的楼兰王国 所见 所感 胡杨林干枯 沉重痛苦 罗布泊荒漠纵横 指责 悲剧继续上演 青海湖 月牙泉 呼吁环保 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讲述几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恶化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2004年8月,受强台风“云娜”影响,乐清市北部山区的3个乡镇发生特大的泥石流灾害,专家指出,这种灾害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但当 地人民滥砍滥伐山区植被,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浙江部分地区:非法挖沙取土?数百亩农田被毁 四川一冶炼厂污水排泄 拓展延伸: 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水入湖:A从博斯腾湖引水疏通塔里木河全程 B西调渤海之水 C引天山之水,开放大西海、孔雀河上游 的水库 退耕还林 生态移民 珍惜水资源 * * * * * * * * * * * 在很久很久以前,出生显赫的蒙古族青年罗布诺尔不愿继承王位,要去龟兹学习歌舞。当时走到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时,饥渴劳累使他昏倒在地。三天后,当他醒来时,竟发现身旁坐着一对青年男女。男青年说他叫若羌,姑娘说她叫米兰,他俩是风神母收养的同胞兄妹,因忍受不了风神母的残暴虐待抛家到库车学成艺技,不料返回途中在此与罗布诺尔相遇。米兰对罗布诺尔一见钟情。风神发现女儿与凡人相爱,恼羞成怒,便刮起黑风暴惩罚他们,砂石打瞎了罗布诺尔的眼睛。摔断了米兰的双腿之后,风神又将他们三人刮到东、南、西面的荒漠上。哥哥惦念妹妹,米兰思恋着情人。三人哭得悲天怆地,泪流成河,汇集到罗布泊后,变成一望无际的湖泽。后人遂将此地称为罗布泊。 罗布泊 塔 里 木 河 彭家木是三十多岁以上的中国人 熟悉的名字。他热爱祖国、热爱 边疆、热爱科学事业。1980年 6月17日,率队在新疆罗布泊地 区进行科学考察途中,为寻找水源 而迷途殉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 亲切关怀下,新疆自治区领导、有 关部队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寻找,因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寻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判定已遇难殉职。至今20年来,彭加木同志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中科院新疆分院和全中国科学院各族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为我国科技事业努力拼搏,为新疆的开发和振兴,付出着勤奋的努力和默默地奉献。 余纯顺 (1951.12-1996.6.13),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 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 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 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 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 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 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本文作者吴刚,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写有《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性,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