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浙江省杭州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杭州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10分。考试时间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卷上。 但这一学说对逆反心理持否定态度,而不是深入批判造成逆反心理的社会根源,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谬误。只要剥夺自由的命令和强制存在,逆反心理就会存在。心理学有逆反心理一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这一学说是有客观依据的。逆反心理是对命令与强制的反抗,逆反心理是对自由和人权的捍卫。剥夺自由的命令和强制越是蛮横,逆反心理就越是强烈。因为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与命令和强制有关,而命令和强制剥夺了自由大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雿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①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①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17.对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比……年轻,年龄小 B.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供奉 C.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 遗漏 D.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教给,传给 18.下列有关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士大夫请于当道 D.斯不自见之患也 子孙视之不甚惜?? 19.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B.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C.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D.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中批评了当时“文人相轻”陋习和“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尊古卑今和贵闻贱见的思想倾向,提出了作家的品德与文学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B.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并提出了“四科”的不同风格特点。这是当时在对文体风格特征的艺术把握上,所作的最准确的理论概括。其中,“诗赋欲丽”一句,把文学作品从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中独立出来了,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标志着鲁迅所说的“文学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 C.“气”的概念虽不是曹丕首先提出,但却是曹丕把“文以气为主”这一概念首先运用到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上。 D.在此之前,文学被认为是“雕虫篆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曹丕却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21.翻译文中有关划线的语句。(6分) (1)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文档评论(0)

wdxd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