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ppt

作者简介 周密:字公谨,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时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被;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画着文彩 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阻塞 *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成喇叭状,每逢涨潮海水倒灌,水势受阻,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古人赞曰天下壮观无。 观 潮 周密 疏通文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先用一句 概括全文,点明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 ,然后对潮水作 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 首句,又为下文作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题旨 时间 正面 呼应 铺垫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刻画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海潮的雄伟壮观 形 色 声 势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声如雷霆; 吞天沃日; 远————近 修辞方法: 比喻、夸张; 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 水军操练图 艨艟数百 分列两岸 奔腾分合 乘弄标舞 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 一舸无迹 静 动 静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参加演习的船只______,演习中阵势_____________,水兵作战技艺______,演习中战斗_______,声势______,演习结束后撤退_______。 众多 变化多样 娴熟 激烈 浩大 迅速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动静相衬的写法; 为下文写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 旗 尾 不 湿 以此夸能 吴儿弄潮图 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壮士形象 披发文身; 手持大旗; 争先鼓勇; 泳技高超 溯迎而上;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弄潮健儿的英姿; 问题探讨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观潮盛况图 车马塞途 倍穹常时 席地不容间 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全文总结: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试比较这首词与课文的异同: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延伸阅读 *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