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基本抗弯方程29860.docVIP

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基本抗弯方程2986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基本抗弯方程.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第31卷 第2期 1998年4月 哈 尔 滨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E. Architecture Vol.31 No.2 Apr.1998 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基本抗弯方程 刘 畅 钟善桐 (哈尔滨建筑大学) 苗若愚(长春市市政府) 摘 要 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已在一些重要承力 结构应用。本文建立的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的基本方程,充分考虑了板层和芯层的正交各 向异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普遍性。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弯曲理论 分类号 TU375.2 0 引言 至今在工程中常用的夹层板线性理论,都是在夹层结构问世不久的四五十年代建 立起来的[1]。常见的理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2],即Reissner型理论、Hoff型理论 和pycakoB-杜庆华型理论。其中Reissner型理论只计及夹心的横向剪切作用,最为简 单实用,是工程分析与设计中最常见的理论;Hoff型理论考虑了夹心的横向剪切作用 和表层的抗弯能力,在解决刚硬面板的夹层板中,比Reissner型理论更为合理,但这两 种理论皆未考虑夹芯的弹性支撑作用,因而在分析夹层时误差较大。pycakoB-杜庆华 型理论考虑了夹层抗剪切与弹性支撑作用及面层的抗弯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 但是未涉及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的弯曲问题,考虑到在许多实际的夹层板中,其夹心有 不少是各向异性的连续介质和非连续介质,例如蜂窝、波纹等;表层也可由各向异性材料 组成,例如钢筋混凝土板等,对于这种结构用各向同性理论来描述,就不符合客观实际了,建 立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理论,解决工程实际当中的复合板材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1 基本假定 两层平面刚度较大、厚度较小的正交各向异性表层和一层材料较硬、厚度较大的正 交各向异性夹心所组成的三层板见图1。 本文理论的基本假定与ΠpycakoB-杜庆华型理论相同[3,4],即: (1)平截面假定;(2)表层为单层薄板;(3)夹心中有σcx=σcy=τcxy=0;(4)忽略反对 称变形与对称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反对称变形形式见图2。本文只建立反对称变 收稿日期:1997-10-08 刘 畅 女 博士生/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50008) 吉林省教委基金项目形的基本方程。 图1 三层板 图2 反对称变形形式 2 反对称变形的方程 2.1 位移 令φx,φy代表上、下表层中面上对应点的连线在变形后的转角,分别在xz和yz平 面中,变形后的直线段一般不再垂直于中面。 2.1.1 表层 根据第一个假设,上下表层中各点的位移u±,v±,w±可用表层中面的挠度w和平 行于x、y轴的位移 12(h+t)φx, 12(h+t)φy来确定,即: u±= 12(h+t)φx-(z h+t2) w x v±= 12(h+t)φy-(z h+t2) w y w±=w (1) 2.1.2 夹心 根据式(1),在表层与夹心的连接面(z=±h2)上,各点的位移为: 12(h+t)φx±t2 w x; 12(h+t)φy±t2 w x;w 又z=±h2时,wc=w;z=0时,wc=w0,这里w0是夹心中面的挠度,则wc=w- (1-4z2h2)w′,其中w′=w-w0。 于是,夹心中的位移可写作: uc=-z(h+thφx-th w x) vc=-z(h+thφy-th w y) wc=w-(1-4z2ι2)w′ (2) 21第2期刘 畅等:正交各向异性夹层板基本抗弯方程2.2 应力 2.2.1 表层 σ±x=±M′x(h+t)t±6t3(±z-h+t2)M″x σ±y=±M′y(h+t)t±6t3(±z-h+t2)M″y τ±xy=±M′xy(h+t)t±6t3(±z-h+t2)M″xy (3) 表层应力分量σ±x,σ±y,τ±xy是坐标z的线性函数,其中M′x,M′y,M′xy表示沿表层厚 度均匀分布的弯矩(整体弯矩);M″x,M″y,M″xy表示沿表层厚度不均匀分布的弯矩(局 部弯矩)[5]。 2.2.2 夹心 因为σcx=σcy=τcxy=0,则剪应力τcxy,τcyz与坐标z无关,即: τxy=Qcxh,τyz=Qcyh,σcz=σz2zh(4) 其中Qcx,Qcy为夹心中横向剪力,σz=σ+z-σ-z2。 以下推导表层中的剪力Q±x,Q±y,表层的平衡方程: σ±xy x+ τ±xy y+ τ±xy z=0 τ±xy

文档评论(0)

wdxd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