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气脱硫培训大纲.doc
天然气酸性气体的脱除(大纲)(一)第一节 概述
在天然气中含有的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和有机硫化合物,统称为酸性气体。在天然气中的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有二硫化碳(CS2)、羰基硫(COS)、硫醇(RSH)、硫醚(RSR)及二硫醚(RSSR)等。天然气中酸性气体的存在,具有相当大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的刺激性恶臭味的无色气体,有毒,它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经常与硫化氢接触能引起慢性中毒;硫化氢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易受热分解,在有氧存在时易腐蚀金属;易被吸附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使催化剂“中毒”;在有水存在时能形成氢硫酸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H2S还会产生氢脆腐蚀。二氧化碳在有水存在时,会对金属形成较强的腐蚀;同时CO2含量过高,会降低天然气的热值。有机硫大多无色有毒,低级有机硫比空气轻,易挥发。有机硫中毒能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心脏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对酸气性组分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严格控制天然气中酸性组分的含量。从天然气中脱除酸性组分的工艺过程称为脱硫、脱碳,习惯上统称为天然气脱硫。
第二节 天然气酸性组分脱除的方法
天然气酸性组分的脱除,其目的是按不同用途把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脱除到要求的范围内。目前,国内外报道过的脱硫方法有近百种。就其过程的物态特征而言,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在习惯上将采用溶液或溶剂作脱硫剂的方法统称为湿法,将采用固体作脱硫剂的脱硫方法统称为干法。就其作用机理而言,可分为化学溶剂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直接氧化法、固体吸收/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化学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又称化学吸收法,是以可逆化学反应为基础,以碱性溶液为吸收溶剂(化学溶剂),在低温高压下,溶剂与原料气中的酸性组分(主要是H2S和CO2)反应生成某种化合物,在升高温度、降低压力的条件下该化合物又能分解放出酸气并使溶剂得以再生。这类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是醇胺法和碱性盐溶液法。醇胺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开始工业生产,常用化学吸收剂有: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碱性盐溶液法主要有改良热钾碱法(Catacarb法、Benfield法)、氨基酸盐法(Alkacid)等。醇胺类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胺基。羟基的作用是降低化合物的蒸汽压,并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而胺基则使溶液呈碱性,促进溶液对酸性组分的吸收。醇胺根据其氮原子上所连接的有机机团的数目可分为伯胺(如MEA)、仲胺(如DEA)、叔胺(如MDEA)三类,它们与H2S、CO2的反应如表4-1所示:
表4-1 醇胺吸收H2S和CO2的主要反应
醇胺类别 H2S CO2 伯胺 RNH2+H2S(RNH3)2S (RNH3)2S+H2S→2RNH3HS 2RNH2+CO2→RNHCOONH3R2RNH2+H2O+CO2→(RNH3)2CO3(RNH3)2CO3+H2O+CO2→2RNH3HCO3 仲胺 2R2NH+H2S(R2NH2)2S(R2NH2)2S+H2S→2R2NH2HS 2RH2+CO2→RNHCOONH3R2RNH2+H2O+CO2→(RNH3)2CO3(RNH3)2CO3+H2O+CO2→2RNH3HCO3 叔胺 2R3N+H2S (R3NH)2S(R3NH)2S+H2S→2R3NHHS 2R3N+H2O+CO2→(R3NH)2CO3(R3NH)2CO3+H2O+CO2→2R3NHHCO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醇胺和H2S和CO2的主要反应均为可逆放热反应。因此,在吸收塔内,酸性组分压力较高,且温度较低时,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原料气中的酸性组分被脱除;在再生塔内,酸性组分压力较低,且温度较高时,反应平衡向左移动,溶液释放出酸性组分,实现溶液再生。一般说来,醇胺法脱除酸性组分的流程基本形式是相同的,如图4-1所示。只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整个脱除过程中,原料气由下而上与溶液逆流接触通过吸收塔。从吸收塔流出的富含酸性组分的富液首先在闪蒸塔内闪蒸至中压,除去溶液中溶解的烃类,然后通过贫富液换热器将贫液中的热量回收后进入再生塔进行再生,再生合格的贫液通过贫富液换热器和贫液冷却器将贫液温度降下来后,再通过循环泵加压后进入吸收塔完成循环。再生出来的酸性组分经过冷却将水分分离出来后,进入硫磺回收系统,水分则回到再生塔顶部,以保持溶液中水组分的平衡和降低溶剂的蒸发损失。溶液中闪蒸出来的烃类进入燃料气系统。
图4-1醇胺法脱硫的典型工艺流程
物理溶剂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又叫物理吸收法,主要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对天然气中的酸性组分进行物理吸收而将它们从原料气脱除。物理吸收法遵循享利定律:Ci=KiPi。Ci——某气体i在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设计(论文)_16023.pdf
- 毕业设计指南.doc
- 毕业设计论文01765.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开题报告.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格式00420.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标准格式的说明.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要求.doc
-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格式规范.doc
- 民俗博物馆观感.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