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琴俱亡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 【实词】?笃:du?(病)重?左右:近旁的人,近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径:一直? 卒:zu?;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知人论世:?(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写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2、全班读?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

文档评论(0)

wdxd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