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推行低碳建筑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 刘青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低碳”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发展低碳建筑则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措
施。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在逐步利用国外有关低碳建筑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并结合自
身的国情来改善自己国家的建筑体系,促进建筑的低碳化,使周围的环境更适宜居住和生活。
关键词:低碳建筑;优化设计;技术方法
Abstract: Low carb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low
carbon.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gradually improving its own building system,promoting the
low carbon of building, so as to mak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more livable by using of
foreign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low carbon buildings and by combining
with its own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low-carbonbuildings;optimal design; technicalmethod
A 2095-2104 2012
A 2095-2104 2012
中图分类号: TF761+.2 文献标识码:AA 文章编号22001122)
1
1
11 低碳建筑的概述
“低碳”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生活,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已经成为了
时下的一个流行词语。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等为特点的“低碳建筑”,也以一种全
新的姿态高调登场。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
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筑物。之前我们只是意识到了汽车、工厂
等的碳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却往往被忽略,据统计,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都来源于建筑
物的能耗。面对渐行渐近的威胁,实现低碳发展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低碳建筑也逐
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
发展的必然趋势。
2
2
22 现存建筑存在的缺陷
据统计,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 70%的温室效应,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
建筑的使用,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
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另外,有些开发商对
建设低碳建筑不感兴趣,主要是担心成本过高。这些都导致了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
目前,我国建筑的相关能耗占全社会的比重较大,平均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
吨碳。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没有采用节能设计,现有的
建筑也没有进行节能改造,比原有的建筑还复杂的设计和材料,例如不通风的房型、导热系数极
大的落地窗、外飘窗等都成为了流行;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面积的35%左右,相比欧洲建筑
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此,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
量,而且在新建筑中,采用高能耗建材较为普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建筑能
耗的持续上升。
另外,我国房地产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已经由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了今天的
30%。住宅建设也是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施工仍以现场手工
式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因此,建筑能耗已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