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叙事写作教程的定稿.doc
叙 事 写 作 教 程
高波 著
目录
序言
一 叙事行为
一、叙事冲动
二、有感而发与叙事艺术
三、教化、认识与叙事
四、叙事的观念化和模式化
五、个性化叙事
二 叙事主体
一、“人只看见他所理解的东西”
二、社会生活与叙事
三、文化传统与叙事
四、文艺思潮与叙事
五、负载与超越:“博识”、“活参”
三 叙事手段
一、拉奥孔为什么在诗中哀嚎?
二、迈出语言的牢房
三、现象的意味是无穷的
四 叙事要素
一、细节的特征及功能
二、要素式细节及构件性细节
三、细节的积累和体现
1、细节记忆
2、细节意识
3、细节的丰富性
4、细节的独特性
5、细节展示的简洁性
6、细节与表现意图的关联性
五 叙事逻辑
一、结构决定功能
二、时空体验与叙事逻辑
三、三种方位关系及三种序列关系
四、视角、视界与叙事逻辑
五、无巧不成书?
六 叙事归宿
一、有意味地叙事
二、“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三、“意味”生成的制约因素
一、叙事行为
一、叙事冲动
人有本能的叙事冲动。艺术表现的本能性是人人都成为艺术家的基础。
作为艺术表现的叙事, 不仅只是人们生理性的自我渲泄及心理性的自我表现, 其中还包容着社会性的自我确证等丰富内涵。人们既在叙事中表现自身,又在叙事中实现自身。
二、有感而发与叙事艺术
叙事时的“有感而发”或“有感而发”的叙事,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人对世界的感受能力总是被社会化、群体化, 人们感受把握人生的角度、层面、途径,情感的生成及表现这些情感的方式, 总是受到社会规范和习俗的制约而呈现出某些一致性,因此, 这种社会化了的情感即便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某一个人来说是真实真诚甚至强烈难耐的, 但以此为基础的叙事,因其停留在社会化和群体化的层面, 最终还是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快乐着别人的快乐,痛苦着别人的痛苦, 成为显不出深切和独特的老生常谈。
三、教化、认识与叙事
叙事的社会化和群体化是在所难免的。 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叙事才可能被人们理解和把握, 从而充分发挥出其特殊功能。但是,社会性和群体性的过度强化, 则会使叙事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人类群体的、历史的叙事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社会性和群体性的强势干扰,这集中表现为:注重教化和认识的文艺观, 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 文艺被视为宣扬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和认识“真理”的特殊工具。
四、叙事的观念化和模式化
注重教化和认识的文艺观的强势干扰, 造成了艺术表现内容的狭隘化和艺术表现方式的手段化,影响到具体的叙事操作, 又表现为叙事支点的观念化和叙事方式的模式化。
叙事支点的观念化, 不仅是指叙事的内容总是局限在政治伦理道德所关注、所认可的范围,总是在叙事中注重体现或挖掘某种教化或认识意义,更指叙事中关注人生的角度、层面及其情感反应方式, 总是带着浓郁的政治伦理色彩, 总是以某种政治伦理道德观念或是哲学观念作为叙事中价值判断的依据,以此来组织剪裁人生经验并评判人生, 使得叙事过度的理性化,削弱了叙事的情感表现性和体验的深切性。
叙事方式的模式化, 则是指叙事中的情感趋向及表现方式总是沿着社会所认可的途径和规范运行,呆板而雷同。 叙事所凭借的意象往往是陈旧的,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则充满了以偶然性为基础的大起大落, 流露出浓郁的戏剧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