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所谓宣帝中兴.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汉所谓宣帝中兴.doc

  西汉所谓宣帝中兴 霍光秉政。 宣帝即位的初年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 年),汉武帝卒,太子弗陵继位,年仅八岁,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遗诏辅少主。   昭帝在位十三年,大权掌握在霍光手中。史籍称霍光“知时务之要”,是指他正视因武帝连年征伐和奢侈挥霍,造成国家财富空虚、户口减半的严酷事实,认识到时势的迫切需要,继续实行武帝晚年减轻剥削、节约民力、与民休息的政策。又对匈奴实行和亲。因此八、九年间便取得成效,出现了“百姓充实”②的局面。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 年),即派遣使者王平等五人巡行郡国,举用贤良,了解造成民间疾苦的问题。自始元二年至元平元年(公元前87—前74年),曾连续九次颁发减免田租、给贫户借贷粮食及种子、免除军马负担、赐给孤老残疾者以衣被、减少马口钱及口赋钱、减少及停止漕运、裁减官府冗员以减轻民众负担等项诏令。始元六年二月,召集了各郡国所举贤良文学反映民间疾苦,议论盐铁榷酤。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大将军霍光、丞相车千秋的支持下,主张罢去盐铁官营及酒的专卖,指出武帝时期律令繁苛,罪名无数,使百姓难以自保。第二年七月,宣布罢去酒的专卖。又据《盐铁论·铁取》下篇云,并罢关内铁官。总之,由于辅政的霍光有效地实行休息民力、重视生产的政策,西汉统治得以相对稳定。   霍光又一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宣帝继位。公元前74 年,昭帝卒,无有子嗣,经大臣们计议,迎昌邑王刘贺立为皇帝。刘贺立二十七日,昏乱无度。霍光乃与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等商议,并上告皇太后,废掉昌邑王,迎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宣帝。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宣帝初即位,处事谨慎,霍光仍掌握实权,“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自昭帝时,霍氏宗族已经包揽朝政大权,霍禹、霍云为中郎将,霍山为奉车都尉,霍光的两个女婿为东西宫都尉,其亲属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者多人,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废昌邑王、立汉宣帝都由霍光一手决定,“光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①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 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厉精为治”,号为“中兴”君主。宰辅的得力和吏治的循良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宣帝于本始元年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 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被称为“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①,提高了封建行政机器运转的效率。宣帝本人还到宫内宣室审核决断疑难案件,“狱刑号为平矣”②。 ② 《汉书·昭帝纪》赞。   ① 均见《汉书·宣帝纪》。      宣帝出身微贱,遭受过许多磨难③,对于不法官吏鱼肉百姓早有体会,因此在位期间特别注重吏治的整顿。史称:“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④“县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⑤他每隔五日,便要听取丞相及下属部门报告本职工作。每逢任命刺史、郡守、诸侯王国相这些地方大员,宣帝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了解这个人过去的经历、政绩,听取他的打算,以后拿他的行为与诺言相对照,如果治绩不好,便要认真查找其中原因。“帝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二千石乎!’”⑥他认为州郡太守选任得当,对于一郡官吏的办事作风和百姓的生活具有决定的意义,更换频繁,会引起地方的不安定。当地人知道这个郡守要稳定地当一段长时间,欺瞒不得,才会服从他的治理。对于郡守、刺史一级政绩显著的,便亲自颁发文书,加盖国玺,加以鼓励,增加俸禄赏赐,朝廷公卿大臣有缺位,便选拔他们来接替。   史籍称宣帝时期人材之盛仅次于武帝之时,其中宰辅人物以魏相、丙吉最有名。 魏相当过河南太守、扬州刺史,以执法认真闻名。宣帝即位,魏相任御史大夫,他及时地建议宣帝削夺霍氏权力,改变权臣专横的局面。宣帝愈加倚任魏相,拜为丞相。霍氏集团更为忌恨,密谋先杀丞相,后废皇帝,事败伏诛。至此,宣帝才“始亲万机,厉精为治,谏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①。元康中,匈奴与汉争夺车师屯田,宣帝及朝臣计议,欲利用匈奴衰弱,出兵进击。魏相谏议阻止出兵,说:因争车师屯田出兵,是报“纤介之忿”,师出无名。而现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征发士卒,徭役烦重,必然引起社会不安,所以首先要重视的是国家的安定与治理。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避免了与匈奴的一场战争。魏相还向宣帝建议赈济灾荒,派遣官员巡视天下,平冤狱,宽租赋等。他要求下属兢兢业业奉行职事,派出丞相府的吏员到各郡暗行察查,凡相府人员由原籍返来的,即向他们详细询问各地生产、民情、灾害等情况,随时上奏皇帝。时丙吉任御史大夫,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