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州生态环境的调查及反思.doc
兰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及反思
学 院: 电信学院
小组成员(学号): 吴 龙112081101014
唐慧敏112081101015
陈丽文112081101016
范 铮112081101017
刘立强112081101018
赵 莉112081101019
兰州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调查:
一直以来,黄河是兰州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导致黄河成为排污纳废的公共场所。安宁区、七里河区以及城关区主要排放生活污水,西固区和红古区则主要排放工业废水,其中红古区是通过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排污的。在创造甘肃省45.85%GDP、57.89%工业总产值的同时,该段的废水排放量仅2004 年就高达1.69 亿吨。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94 万吨,占黄河甘肃段的79.7%。统计显示,2006年,兰州市废水排放量为16879.61万吨/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254.99万吨/年,占25.2%;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12624.62万吨/年,占74.8%。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3067.76吨/年、4287.33吨/年,其中工业排放量3149.79吨/年、281.95吨/年,分别占5.9%、6.6%;生活及其它排放量49917.97吨/年、4005.38吨/年,分别占94.1%、93.4%。兰州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812.57万吨/年,工业废水达标率为89.6%。黄河流经甘肃四座城市,目前仅有兰州市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5.8万吨。而且兰州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处理费也只能维持一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45.9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根据1979-1982年进行的《黄河干流水质污染对生物毒性影响及生物学评价》,在黄河干流发现的96种藻类中,属重污型的占9%,轻污类型的占74%,寡污类型的占17%;兰州段1972年前有18个鱼类种群,到评价时,已经有8个种群绝迹。汞、酚、砷、Cd、Cr6+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鱼体中均有残留,其年中总汞和挥发酚的残留量已经超过食用标准。据有关文献报导,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在0.01-0.1mg/l,就能使鱼类明显地造成干扰摄食和繁殖这样一类细胞过程和生理过程;鱼类对水中总汞的富集因子可达10000倍左右。黄河兰州段水体中石油类年平均值一般在0.3-0.5mg/l左右,超过渔业用水标准5-9倍,全河汞含量监测值常在0.0001mg/l左右。可见,黄河干流的水污染状况已经直接影响了渔类种群的数量和质量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天然水质良好,PH 值在8.2 左右,呈微碱性,基本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黄河兰州段水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黄河干流水污染范围已从上游扩展到中下游,而且黄河支流污染均较严重。这些支流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挥发酚类和COD 等耗氧有机物。在近年来初步开展调查研究的干支流部分河段中,多环芳烃类、硝基氯苯类等有毒有机污染物已有检出,且浓度值较高。有的河段放射性污染物水平较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污染物较显著。流域内各河流受总汞、总镉、总铅、总砷及六价铬等重金属类的污染状况黄河中上游水资源保护应以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节约用水;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手段施行污染总量和浓度控制;将污染源分散治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点源治理与面源治理并重,研究废水回用技术,推广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为有效地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