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炉煤气烘炉技术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焦炉煤气烘炉技术方案.doc

1#焦炉煤气烘炉 技术方案 2005年1月12日 第一部 分烘炉前的准备工作 人员组织及分工 工 程 班 次 每班人数 合 计 测温测压工 3 6 18 调火工 3 6 18 铁件管理 1 5 5 热修工 1 5 5 电 工 3 1 3 白班调温及开工准备 1 6 6 烘炉用材料及工具 烘炉用工具材料表 烘炉用工具材料如下:(45孔实用量) 测量工具: 热电偶: 2米长(0~1200℃) 100支 1.5米长(0~1200℃) 80支 玻璃温度计: 0~360℃ 140支 0~500℃ 140支 0~100℃ 20支 测温铁 : φ3/4"×2米 50根 φ3/4"×1.5米 50根 钢丝钳: 5把 管板手: 3把 活板手: 10把 钢锯架: 3个 钢锯条: 50片 防热面罩: 20个 乳胶管:(连接U型表) 50个 热电偶温度数显表: 4块 斜型压力计: -5~25毫米 4台 0~50毫米 2台 U型压力表: -500~500毫米 8台 光学高温计: 800~2000 4台 胶皮管: 乙炔胶管 150米 测量炉体膨胀用木杆:80×80毫米 8.5米长一根 钢线:φ1.5 50公斤 钢板尺: 1米 2个 600毫米 4个 150毫米 4个 水平尺: 20" 2个 钢卷尺: 50米 1个 30米 1个 废气分析试剂与仪器 奥氏分析仪: 1台 球胆: 15个 双连球: 4个 量筒: 烧杯 漏斗 试剂: 液体石腊 烘炉前的清扫工作: 完成烟道沉降缝,膨胀缝及沟缝的清扫。 对炉体由上至下分段清扫,特别是清扫好煤气下喷铁管及煤气管砖,确保煤气畅通。 对集气道及回炉煤气管道进行清扫。 对炉顶拉条沟进行清扫。 烘炉前应完成的密封工作: 首先将1#炉总烟道翻板关死,周围缝隙并用石棉绳塞严。 上升管底部全部用石棉板密封好。 废气盘与小烟道、分烟道弯管连接处的密封。 蓄热室封墙密封刷浆。 两侧炉门刀边是否全部到位。 烘炉前应完成的冷态测量工作: 完成炉体膨胀量原长的测量。 炉柱曲度的测量(自由状态)。 抵抗墙,操作平台垂直度的测量。 炉高的测量。 大、水弹簧高度的测量(原始记录)。 烘炉前应完成的安装工程及烘炉工程项目: 完成护炉铁件的安装。 完成废气设备的安装。 完成中心卡钉的埋设及测量架的安装。 烘炉前期使用焦炉煤气应完成烘炉煤气管道的安装。 完成炭化室内火床砌筑。 完成临时测量走台的安装及机焦两侧防风设施的搭设。 完成烘炉操作区照明的安装。 烘炉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总分烟道翻板及废气瓣翻板是否灵活是否与刻度一致。 上升管底部石棉板是否有损坏,塞子砖数量是否备齐,塞子砖是否与烘炉孔相匹配。 护炉设备及顶丝安装是否合适。 机焦侧操作走台是否具备良好的滑动条件。 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是否编号。 各种仪表、仪器是否正常与自制测量工具是否匹配。 烘炉用水、电、气是否准备齐全。 应配备适量的消防器材,并按指定位置放好。 对烘炉工作的要求: 各级领导思想高度重视,具体分工,落实到人。 烘炉前对所有参加烘炉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烘炉操作和工艺技术指标进行培训,达到上岗人员心中明白,会操作,能解决出现的问题。 为保证安全烘炉,上岗人员一律工作用,戴安全帽。严格规程操作,不准擅自离岗。 使用焦炉煤气烘炉时,一定要遵守安全技术规程。规程内容附在后面。 第二部分 烘炉热工制度的确定、测量及升温操作 热工制度的确定与测量 温度制度 标准燃烧室温度测量0 标准燃烧室号为1、2、6、11、16、21、26、31、36、41、45、46 标准燃烧室的立火道号:1、3、7、11、18、22、26、28 测量时间与次数 每班测量两次,班后第1及第5小时测,后一次温度为本班完成的温度,测量的意义是代表炉体温度。 温度平均值(1#、46#燃烧室除外)为升温控制温度。 直行温度 全炉测温火道(机焦侧各一个)每班测量一次(可以一个班测偶数号,另一个班测奇数号。测量的意义是检查全炉温度的均匀性,并反映各烘炉小灶的燃烧情况。 横墙温度 测量22#、23#燃烧室的所有火道,每50℃测一次,500℃停止测,测量的目的是检查横向温度分布均匀性。 蓄热室温度 测量与标准燃烧室同号的机焦侧蓄热室顶部测量时间与次数同标准燃烧室温度相同。测量的意义是代表斜道区温度。(平均温度不包括1#、47#蓄热室温度)。 蓖子砖温度,测量地点是与标准燃烧室同呈的机焦侧蓖子砖,测量时间与次数同标准燃烧室温度一致。可与蓄顶温度同时进行测量。 隔热墙温度测量 测量点为两端隔热墙热测温孔,每四小时一次。 炭化室温度 每侧选几个标准炭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