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疲劳与恢复.ppt
(二)肌糖原贮备的恢复 肌糖原是有氧系统和乳酸供能的物质基础。 影响肌糖原恢复的因素 1.运动强度和时间 2.膳食: 脂肪蛋白质膳食: 5天恢复很少 高糖膳食: 46h完全恢复,前10h最快。 (三)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 氧合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中,每千克肌肉约含11ml氧。在肌肉工作中氧合肌红蛋白能迅速解离释放氧并被利用,而运动后几秒钟可完全恢复。 (四)乳酸再利用 ①乳酸在工作肌→氧化分解(大部分) 乳酸→快肌纤维生成→慢肌纤维氧化利用(50%以上乳酸) ②乳酸→血液→其他器官(心脏、肝脏、肾)→心肌氧化利用,肝、肾生成肝糖原(小部分) 三、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一)运动性手段 1.积极性休息: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 2.整理活动:是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 作用:减少肌肉延迟性酸痛,有助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运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 (二)睡眠 (三)物理学手段 (四)营养学手段 1.能源物质的补充 2.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一、名词: 赛前状态 稳定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 恢复过程 运动性疲劳 自由基 超量恢复 二问答题 简述生理“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及产生的机理 简述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区别与应用。 恢复过程的三阶段及其特点 作业 第十 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 第四节 恢复与提高过程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及稳定状态 第一节 赛前状态 第一节 赛前状态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与调整 概念: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一)赛前状态的特征及其产生机理 表现: 良好赛前状态: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呼吸循环系统预先得到提高,有利于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工作能力和提高运动成绩。 不良赛前状态: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体温升高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如过度紧张、出汗、尿频、喉咙发堵、四肢乏力、寝食不安、比赛淡漠、厌训等。 机制:条件反射 赛前反应的大小: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有关。 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近,赛前反应越明显。 运动员情绪紧张、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不足也会使赛前反应增强。 (二)赛前状态的调整 不断变化训练环境,增加比赛经验,掌握身心调整方法,提高心理素质,调整准备活动的内容、强度和节奏。 二、准备活动 概念:指在比赛、训练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调控各脏器机能活动; (2)增强氧运输系统机能,提高工作肌的代谢水平; (3)使体温升高,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弹性,预防损伤; (5)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一、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及稳定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能立即达到最高水平,而是逐渐提高的,这一提高过程叫进入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1、运动器官的惰性(反应时)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用感受器起到效应器出现反应需要的时间。 反射活动越复杂、动作难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时间越长。 2、内脏器官的惰性: 自主神经传导速度慢; 兴奋传导中突触复杂; 内脏器官在持续性活动中,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比单纯的神经调节速度慢。 内脏器官的惰性是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影响因素:工作性质、个人特点、肌肉活动的复杂性、训练水平、工作强度及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 肌肉活动越复杂→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越长; 训练水平提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短; 工作强度越高→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短; 此外,年龄和外界因素也能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儿童少年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人短。 场地条件好、气候温暖适宜均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三)生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1.生理“极点”及产生原因 概念: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