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pdf

第 22 卷 第 6 期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ol . 22 No . 6 2002 年 12 月             JOURNAL OF SHAOXIN G UNIVERSITY            Dec . 2002 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金苹苹  吴  珊 (武汉大学  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 日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人们为这一节 日发展了各种节俗 ,并赋 予了它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在这些特色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农业文化特色和爱国主义特色 , 它们共同构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 关键词 :端午节 ; 民俗 ;文化特色 ;屈原 ( ) 中图分类号 :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293X 2002 06 - 0098 - 03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节 日之一 ,通常又称为端阳节 、重午节 、中天节 、五月节 、浴兰节 、女 儿节等 。端午节本是午月午日节 ,有时还突出它的正时是在午时 ,所以也叫重午节 。据黄石的考证 , 自先 秦至两汉 ,端午的日子每年变动 ,随干支记 日而定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端午之名由此而生 ,即五月的第一 个午日之谓 ;大约魏晋以后 , 由于用干支表示的节 日不便于记忆 ,形成代之以数字 日期的趋势 ,于是上巳定 在三月三 日,端午定在五月五日,而端“五”大约也在此时起来代替较古的端“午”。后来端午就固定在五月 〔1〕 初五日。 端午节不仅名称较多 ,其节俗也十分丰富 。总体上而言 ,可分为七种 :一是广采菖蒲 ,艾蒿 ;二是 ( ) 缠挂各种端午索 ;三是用符图驱邪 ; 四是饮用药酒 例如蒲酒和雄黄酒 ;五是吃粽子 ;六是赛龙舟 ;七是姻 〔2 〕 亲交往 。 虽然看起来端午节的习俗种类繁多 ,但这些节俗的中心是祛毒禳灾 ,保健康 ,求吉祥 ,当然其中 娱乐和社交这两个功能也日渐变得突出。在这些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中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传达出来的极 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现今端午节的形式与文化内涵 ,是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不同时间的各 种文化相整合的产物 。 一 、浓郁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菖蒲和艾蒿历来被视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 ,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习俗 。在端午节 ,艾蒿常被 人们制成艾人 ,天师艾 ,艾虎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云 :“五月五 日, 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 采艾以为人 ,悬于门上 , 以禳毒气 。”吴自牧《梦梁录》记杭州端午的天师艾说道 :“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 ,悬 于门额上 ,或悬虎头白泽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 ; “端午以艾为虎形 ,至有如黑豆大者 ,或剪 〔3 〕 彩为小虎 ,粘艾叶以戴之 。” 制作艾人 、天师艾和艾虎 ,起最初的本意便是人们相信艾蒿和菖蒲的巫术作 用 ,祈求艾蒲可以为他们的亲人祛除疾病 ,抵制不祥 。同样 ,那些系于小儿手臂上 ,床帐上和摇篮上或者敬 献给尊长的端午索 ,不论其别称或形制有多繁杂 ,作用都只有一样 :辟灾除病 ,保佑安康 ,益寿延年 。 而用符图驱邪和饮用药酒这两种端午节的民俗 ,其主要作用是辟祟恶 ,避瘟气 。《后汉书 ·礼仪志》云 : “五月五日,朱祟一色印为门户之饰 , 以止恶气 。”1929 年的调查所记录的广州午时符有两种图 ,一是天师 像 ,一是太极八卦图 ,所配的文字是一样的 , 中间是“赦令五月五日午时书破官非口舌蚁蛇虫一切尽消除”, 两侧是“艾旗迎百福”和“蒲剑斩千邪”。民间用雄黄酒给小儿“画额”,也是取了两种意义 :一借雄黄以驱除 ( ) 毒气 ,二借猛虎 画额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画“王”字 ,“王”似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