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鳃病及其防治技术.doc
鱼类鳃病及其防治技术 2002-7-4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鲤鱼、鳗鲡、鳜、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加州鲈等名优品种也严重感染细菌性烂鳃病,死亡率往往高达40%以上。鱼类鳃病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水产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一、病原体 1.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粘球菌。菌体细长,柔软而易弯曲,粗细基本一致,约0.3微米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弯成半圆形、圆形、U形、V型和Y型等;但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菌体长2~4微米,有的长达37微米。一般用横分裂法繁殖,分裂成2个长度大致相等的个体,此菌无鞭毛,通常做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在pH值6.5~7.5生长良好,pH8生长较差,pH8.5以上和pH6以下则不生长。最适温度25℃生长良好,但毒力强;18℃生长较慢,毒力强;33℃生长良好,但毒力较差;40℃生长慢,毒力很低;4℃不生长,65℃5分钟死亡。培养基中含0.7%以上食盐能抑制此菌生长,此菌兼性好气生长,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但生长慢,繁殖次数少。 2.真菌性鳃病(鳃霉病):鳃霉病的病原体是鳃霉菌。草鱼寄生的鳃霉菌,其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极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的组织生长。菌丝体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鱼、鳙鱼、鲮鱼鳃里,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体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直径平均为6.6微米。 3.寄生虫性鳃病:鳃蛆病,其病原体为大中华鳋。雌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乳白色,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呈三角形,有附肢5对,其中第二对触角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附着在寄主的鳃丝上。胸部6节,前4节宽度稍大于长,第6节最小,称为生殖节。雌虫成熟时,生殖节上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肉眼可见。腹部3节,细长。雌虫全长2.2~3.0毫米。雄虫营自由生活;翘尾巴病,其病原体为鲢中华鳋。雌虫身体呈圆柱形,乳白色,但比中华鳋短而粗。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略呈钝菱形,第二对触角变成的大钩短而宽。胸部5节,前4节宽而短,第5节胸节很小,其他部分与大中华鳋相似。雌虫全长1.9~2.7毫米。 二、鱼类鳃病症状及流行情况 1.细菌性烂鳃病: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鱼不吃食,鱼体消瘦,各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渔民称乌头瘟。病情严重鱼鳃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草鱼患此病症状显著。掀起病鱼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粘液增多、有的病鱼沾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呈紫红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黄色附着物。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常同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发病高峰期。危害严重,往往引起草鱼大量死亡。近年来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中、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的鲤鱼、鳗鲡、鳜、罗非鱼、加州鲈等名优品种中发生细菌性烂鳃病也很严重,常引起大量死亡。 2.鳃霉病:鳃霉主要感染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鲮鱼等鱼苗、鱼种和成鱼。病原体通过菌丝体产生大量孢子散布在水中,孢子与鱼体接触,即附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鳃组织里不断生长,一再分枝,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机能大受阻碍。鳃霉病的出现往往是急性发作,从发现病原体时起,如果环境条件适宜,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池鱼随即发生暴发性急剧死亡。 池塘水化学状况是鳃霉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水温高达25~35℃条件下,鳃霉菌迅速滋长,往往引起鳃霉病的暴发。流行于长江流域。 3.中华鳋病:其病原体大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草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像挂着许多白色小蛆,故名鳃蛆病。破坏鳃组织,汲取鱼营养,还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造成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影响呼吸,并使病鱼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乱窜,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